[回良玉]“两个成功超越”,就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成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2002-2011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4%,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5.3%,高出全国5.1个百分点。同时,重点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3-01-18 16:16:44]
[回良玉]“三个明显加强”,就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得到明显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县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比重接近或超过90%,饮用安全水的农户比重大幅提高。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7.4%,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率下降5.5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行政村比重达8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重点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6亿多亩,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2013-01-18 16:17:33]
[回良玉]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扶贫开发力度最大的10年,是贫困人口得实惠最多的10年,是贫困地区发展形势最好的10年。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结束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饱受饥寒的历史,是党和政府最大的德政。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靠自己的努力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对人类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 [2013-01-18 16:17:37]
[回良玉]回顾这10年,扶贫开发遇到了多重困难和风险挑战,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形势变化,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地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13-01-18 16:18:22]
[回良玉]我们坚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02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7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106亿元增加到332亿元。2008年和2011年,我们两次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使国家扶贫政策覆盖更多低收入人口。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各项民生举措向贫困人口倾斜。实行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区域发展政策,在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2013-01-18 16:18:14]
[回良玉]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造性地实施“两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贫困群众增收门路。另一方面,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低保保障生活、扶贫促进发展的格局。 [2013-01-18 16:18:34]
[回良玉]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增强扶贫开发针对性。找准扶贫开发的切入点,对10多万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对840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扶贫移民搬迁,对700多万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了就业、创业能力培训。针对特殊贫困成因,开展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阿合奇边境扶贫、大小凉山艾滋病综合防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综合开发等试点,探索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3-01-18 16:18:54]
[回良玉]我们坚持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加大力度实施新世纪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心制定和顺利实施第二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增强扶贫合力。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制度,完善农村贫困监测制度。 [2013-01-18 16:19:39]
[回良玉]经过10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减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013-01-18 16:20:00]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