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严介和的预期里,兰州新城的投资回报率至少可达到50%。对于两年半工期的新城建设,严介和认为50%的利润率并不高。“算下来年回报率只有20%,并且这里面还有一半是境外的资金,我自己只有10%”。
据介绍,在太平洋扩张的最初几年,迪拜和卡塔尔资本市场的资金曾是太平洋雪球滚动的幕后推手。1月7日在淮安参加感恩论坛的严介和称:“13年的老关系了,这个项目,不让他们参与都不行,实际上我们有这个能力全部包揽的。”在前期兰州新城的建设上,迪拜和卡塔尔的资金占25%,这些资金来自当地的政府养老资金。
除了兰州以外,太平洋在贵州的投资已经覆盖了88个县市区中的72个,总投资将达1200亿元,投建的项目包括贵阳国家高新区、贵阳国家经济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开发区。最初,这些项目大多都是国企和央企在操作,严介和在说到“我去了以后把央企统统赶跑了”时,显得尤为激动。
太平洋在中西部地区受欢迎的原因,是他灵活的BT模式。和国际BT模式不一样的是,太平洋创立的“中国式BT”意味着政府需要先垫付部分工程款,其他部分由企业垫付,等工程竣工验收后政府回购时再付款。据介绍,兰州新城采用的则是国际BT模式——政府在项目建设中不需要付一分钱,建设资金完全由企业垫付。无论是哪一种BT,在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政府都趋之若鹜。
据严介和测算,兰州这片荒地的户口到手以后,将由当地国土部门进行储备,一旦进行土地招投标,银行便蜂拥而至,政府获利后便会返回前期的建设资金,此后再对新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初具规模后,土地便会快速升值。“在这个项目上,兰州市政府的利润不会低于500亿。”严介和说:“我就让兰州在阳光下好好享受一下空手套白狼。”
“我做的是私营企业,‘私’一定要‘隐’”
自1996年正式下海以来,严介和的太平洋始终紧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桥梁、隧道、道路、水电、码头、污水处理……严介和宣称,如今他实际控制的企业超过200家,员工逾30万,2016年产值要突破1万亿,“净利润要超过李嘉诚净资产的总和。”谈到有人质疑他的这些说法是否“说大话”,严介和对记者说,“你们就这么报!”
实际上,在2007年,严介和的“太平洋舰队”曾经触礁。彼时,由于资金链断裂,江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严介和名下的12套房产进行公开拍卖。这是严介和与银行关系破裂的开始。
时隔5年,严介和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当年的风波不会导致他失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我本身没有问题,就是资金链断了,只用了几个月时间,我就收回了很多应收账款,毕竟是做BT的,政府那边一还钱就解决问题。”
但严介和却从未说出过自己的实际资产。面对质疑,他曾向媒体表示,“我不需要统计,我从来没搞过合并报表,我不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少钱。我是私营企业,‘私’一定要‘隐’。” 严介和说,多年来大量积累的“应收账款”,是解决其资金问题的关键。“现在我没有按照我的诚信标准要求政府,我只要求他们部分诚信,回款能达到三分之二我就满足了。”
山东日照的一位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0年,太平洋找到我们,投资一个多亿,在五莲县进行道路施工,运作模式就是BT。”该官员表示,目前合作“还行,没出现什么问题”。对于这类项目,严介和并非没有担心,例如,他担心地方政府换届。“有时候新上任的一把手不认可上一任的决定,或者一个城市的党政一把手搞不到一起,项目就有可能不能按时履约。”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年~2011年,太平洋有不少项目无果而终,如“营口500亿”“葫芦岛300亿”“包头117亿”“昆明五华区100亿”等协议并未开工上马。声称“不给政府找麻烦”的严介和对此没有解释,他只是表示“资金不是问题,手头的项目仍然不少”。
在2012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被太平洋当做扩张的又一个契机。拥有25个集团的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主业就是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兰州新城带来的示范效应也正是严介和所期望的。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