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
2012年2月,为保护老城区革命旧址,解决市区土地已用完、城市发展无空间等问题,延安市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发展战略,通过“削山、 填沟、造地、建城”,将用10年时间,最终将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面积,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的新城。目前,一期工程已施工有近一年,将在10.5平方公里范围内削平33座山头。
湖北十堰:
湖北十堰山大、沟多、平地少,城区山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占该市国土总面积的93%。2007年,十堰“向山要地”的山地整理项目正式在湖北省政府立项。对不同山地,十堰有不同的办法进行造地:张湾区对相对高差较小的山头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进行规模化连片整理,创造了“人造平原”模式。茅箭区对高差大、不适宜连片整理的山地实行“坡改梯”,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梯田”。十堰经济开发区对蜿蜒曲折、调蓄能力小的河流进行裁弯取直,通过“改河增地”,保障发展所需土地。
截至2011年年底,通过山地整理,十堰累计新增建设用地33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从原来的52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
兰州削山的“太平洋”角色
BT模式能让地方政府“空手套白狼”吗?在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似乎对与太平洋集团的合作趋之若鹜。可是严介和说,“我不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少钱。”
本刊记者/黎广(发自北京、南京、淮安)
在兰州,严介和和他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太平洋)几乎有些喧宾夺主了。起码,“投资220亿”“削平700余座荒山”“再造兰州新城”这些远景目标,被严介和和盘托出,让太平洋先赢得一个“碰头彩”。在这家民营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十数年里,它所采用的BT 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使得地方政府不用先掏钱,就可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太平洋和严介和因而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欢迎。
兰州削山造地的消息若不是由官方发布,甚至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而对太平洋来说,他们觉得这实在是一桩好买卖。在太平洋宣称的在建和即将开建的1000个项目里,他们对于兰州新城打造最为津津乐道——尽管那100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额都不低于5000万元。
2012年年末的一天,严介和在太平洋集团北京办事处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黄土高原上打造一座城市,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第一个。”在他的愿景里,未来的兰州新城一定不是黄土高坡,而是“一个有威尼斯水城风情,还有拉斯韦加斯戈壁绿洲风情的城市,我这是在给华人争脸。”作为太平洋的幕后掌门人,严介和一直以“狂人”自居,兰州削山造地项目,一方面满足了他生意上的胃口,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狂人”的口味。
“让兰州好好享受一下空手套白狼”
2012年8月末,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落成。而早在2010年,时任兰州市副市长余敬东在南京和严介和会面,希望太平洋可以加入到规划总面积806平方公里的兰州新区的建设当中。选择太平洋的原因是:严介和采用的是BT模式。
据报道,在兰州新区基础道路的项目上,兰州政府先支付资金总额的25%,剩余75%由太平洋垫付。太平洋方面称,“兰州新区百分之七八十的基础道路设施都是由太平洋建设完成的,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道路100多公里,70公里左右由太平洋建设。”太平洋在兰州新区的作为,促成了兰州新城项目再次花落太平洋:2012年,国家在土地政策上提出“低丘缓坡综合利用”的策略,这是兰州扩大土地供应的机遇,一直参与兰州新区建设的太平洋,对这个项目也充满兴趣。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长江说,和以“产业功能”为主的兰州新区相比,兰州新城的建设以缓解土地紧张的“城市功能”为主。目前,太平洋建设的25个集团中,17个集团参与了兰州新城的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严介和掌控的200多家企业共完成营业额3600亿元。在江苏淮安参加太平洋集团年会预备会议的一位高管向媒体透露:“我们的目标是,2013年同比增长不低于25%。”
但严介和却一直强调,太平洋的年增长率会基本持平在7.5%。他算了一笔账:“1000多亿资产,7.5%的利润,每年我至少接近100亿的利润,知足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