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削山造地”调查:城市化的冲动与隐忧
提要:兰州进行的“削山造地行动”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化的缩影。在“18亿亩耕地”不能触碰的红线下,寻找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已经成为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最操心的事情。 然而,“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不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
兰州似乎比任何一个城市都更加迫切需要土地,这里进行的“削山造地行动”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化的缩影。在“18亿亩耕地”不能触碰的红线下,寻找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已经成为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最操心的事情。
“现代愚公移山”运动持续升温的现实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兰州削山造地十余年的冲动,则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地理条件对其发展的长期制约。太平洋建设集团的高调亮相不仅是因为“狂人”严介和的个性化表达,还因为其“BT(建设-移交)模式”对西部地区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人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然而,“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不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中共十八大对生态文明有新的论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兰州:新愚公移山运动
兰州似乎比任何一个城市都更加迫切需要土地,其削山造地行动是中国新一轮城市化的缩影
本刊记者/钱炜(发自兰州)
2012年12月29日,刚刚落下的一场雪,使兰州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6度。在中国北方,很多工程在这样的季节里会因气候条件恶劣而停工,但在兰州城区东北部10公里外的大浪沟,数百台各种大型机械仍在轰鸣声中运行着,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造自然的运动:在重重荒山环抱之中,兀然出现一片足有七八个足球场大的平地,碾压机在土地上来回倾轧;远处,数十辆铲车一点点地啃噬着巨大的山体,在蓝天下扬起滚滚黄尘;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大卡车穿梭其间,将铲下来的黄土倒入100多米深的山沟里。在群山深处,还有另一处同样忙碌的工地。
李丁一脚踏在刚平整出来的土地上,粉状的黄土就立即淹没了他的鞋子。这位兰州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抬起手腕看了看他的专业户外手表,上面显示的海拔高度是1700米。根据估算,这里的山头已被削掉了100米左右。李丁感叹道,“100米啊!挖100米的山,可要比填100米的坑费劲多了!”
根据施工方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布的计划,他们将在这方圆2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削平700余座荒山。这场当代愚公移山运动的远景目标,是要在这片连森林也不生长的荒山之中,全凭人力建造出一座碧水绿树环绕的“兰州新城”。
一个工程的高调亮相
在兰州生活了30多年,李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的自然改造工程。实际上,在全国,虽然兰州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削山造地”的城市,但确是最有雄心的。湖北十堰自2006年就开始劈山造地,据媒体报道,至今已有30平方公里的造地成果;陕西延安近几年也宣称要推平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些数字都没有超过兰州提出的目标——根据规划,未来削山造地的总面积将达258平方公里,相比兰州目前2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这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兰州。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