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准“短板”的湖北蟹产业,早就暗中发力。今年7月,湖北省第一个河蟹苗种培育基地落户孝昌县,面积200亩。“苏苗鄂养”尴尬格局有望打破。湖北省水产局良种试验站站长刘远豪告诉记者,为解决蟹苗繁育,湖北水产人探索了20年,虽能制种,但成本高,品质差,亩产量不足江苏的1/5。此次是第一次大规模制种,产量与品质均接近国内最高水平。
在品牌建设方面,今年,湖北省水产局组织省河蟹养殖产业协会选择5家优质苗种培育基地,25家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统一包装标识、统一‘梁子’品牌销售”。
湖北监利县是25家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据该县县委常委胥金普介绍,今年监利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6万亩,产量3.3万吨,富华等合作社成为“梁子”牌河蟹定点生产单位后,每公斤价格较以往提高20元左右。
在武汉市汉南区河蟹现代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微孔增氧、水质在线监测、疾病远程诊断等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应用使河蟹每亩增产25%以上,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
“2009年,湖北梁子蟹开始按只卖,在超市价格每年都有15%的提升,和阳澄湖河蟹价格差距不断缩小。”梁子湖水产集团副总经理张祥说。
“叫板”中跨越
“通过3~5年努力,把湖北河蟹打造成百亿元产业(总产量达16万吨以上,产值过100亿元大关,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说。
祝金水介绍,今年湖北省成立了由省领导挂帅,省农业厅、财政厅、商务厅、湖北出入境检疫检疫局参加的河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河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资源整合、项目聚焦、政策扶持、品牌捆绑……在湖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经验开始复制应用,一个接一个的制约瓶颈被突破创新,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紧锣密鼓。
2011年,湖北水产“鱼、虾、蟹”三大品牌与十大超市、十大餐饮、十大宾馆对接仪式在武汉举行。省河蟹产业协会、省小龙虾产业协会、省渔业产销协会与武商量贩、东湖宾馆、湘鄂情等51家企业成功签约,签约产品总量1.5万吨,金额10.28亿元;湖北省水产局还在香港举办名优水产品展示推介会,现场签下4150吨水产品销售大单,金额达3.78亿港元。其中湖北省河蟹产业协会等4家单位分别与香港多家公司现场签约,销售“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1150吨。
今年5月10日,湖北水产三大品牌借助鄂台农业产业化合作洽谈会平台,成功登陆宝岛台湾,现场签下供台6660吨、金额4.2亿人民币的意向协议;8月17日,湖北省“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产销对接协商会在武汉召开,11家省内知名餐饮酒店和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等7家品牌河蟹核心定点生产单位就酒店挂牌宣传和产品营销达成合作意向;9月6日,江夏、洪湖、监利等14个河蟹主产区和8家大型河蟹定点生产销售企业成立产销战略合作联盟;9月28日,湖北名优水产品推介会在京举行,会上湖北荆州市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月20日,第八届湖北(江夏)“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上,武汉梁子湖水产集团与武汉市台商协会签订全国首批供台河蟹协议,供应河蟹300吨;11月18日,湖北洪湖首届洪湖清水螃蟹节上,洪湖清水大闸蟹被授予继梁子牌河蟹之后湖北省第二个河蟹中国驰名商标。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