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小龙虾,河蟹就不会跑很远。”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水产局局长李胜强介绍,本世纪初,江苏小龙虾养殖面积一度高达近百万亩,产量产值在国内领先。而湖北小龙虾后起猛追,依托粮食大省的优势推出了“稻田养虾”模式,短短数年,养殖面积就超过400万亩,产量逾30万吨,占据全国总产的一半以上。尤以“潜江油闷大虾”为代表的“楚江红”牌小龙虾更是红遍全国,仅湖北省内专营小龙虾餐馆有2万多家,年消耗小龙虾10万多吨,营业收入近50亿元,形成了从虾苗培育、养殖、销售、深加工、餐饮、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养殖面积、产量和加工出口已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与小龙虾比较,湖北河蟹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更为明显。湖北省有百亩以上湖泊800余个,面积约290万亩,还有精养鱼池500多万亩,这为鄂蟹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泓清水,一叶小船轻轻划过,平静的碧波漾起长长的涟漪。10月28日一大早,武汉江夏梁子湖,谌建军顺着浮标,慢慢从水中拉起“蟹笼”,熟练地从爬满笼壁的肥壮河蟹中夹出一只,青背、白肚、黄毛、金爪,清爽干净,煞是爱人。
“品质国内一流。”2000年,谌建军承包了位于江夏区梁子湖一个4万亩的湖汊,全部养殖河蟹,靠着湖区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湖水,他的河蟹品质堪称上乘。
“好水出好蟹。”江夏区区委书记汪祥旺介绍,梁子湖总面积达42万亩,其中江夏境内逾2/3。近年来,江夏高度重视梁子湖的环境治理工作,先后投资数亿元对梁子湖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了搬迁改造,对沿湖农村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外部环境污染对梁子湖“零排放。”
“渔业发展服从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江夏区区长胡亚波告诉记者,植草移螺、水域轮养轮休、螃蟹投大放稀、建立“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等生态连环措施在梁子湖长足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效益最佳型”湖泊渔业模式成为该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精心呵护下,梁子湖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水草覆盖率达到85%。江夏区农业局局长黄东海介绍,2011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将全国九大湖泊分3期进行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梁子湖获得“最安全”评价,居各湖生态安全之首。
今年10月1日,《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在全国率先将湖泊保护上升为发展战略。据了解,近5年来,湖北省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实施水质资源保护,投资数十亿元对湖泊污染源进行整顿、清理、关停,全省湖泊整体水质明显好转,位居全国前列。
在注重生态的同时,湖北河蟹养殖技术也日臻成熟。
“以前是跟着别人学,现在是别人跟我学。”有着十多年养殖河蟹经验的谌建军坦言,湖泊养殖河蟹,品质好,但技术难,难在平衡养殖与生态的关系。为了学艺,他没少交“学费”。
相比于堪建军的湖泊养殖技术,湖北汉川市的池塘健康生态养蟹模式也“运用自如”。汉川市水产局副局长余飞介绍,以河蟹养殖为主,混养虾、鳜鱼、花鲢、白鲢,在池塘中采取种草移螺等改造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健康生态养蟹模式,全市已发展10多万亩。全市每年开展河蟹养殖专项培训300多场次,培训蟹农逾万人次。“汉川‘梁子’牌天歌蟹在全国河蟹大赛上获得了金蟹奖。”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