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对企业有品种的要求。我们要求“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要有自己的“国审品种”或者“省审品种”,要有育种基地、育种技术人员,育种的相应设施设备,就是说要提高你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这个办法的修订,对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们还出台了《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目前市场上品种命名非常多,有时候一个品种叫多个名字。为规范命名,我们出台了这个规定。规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唯一性原则,另一个是优先性原则。此外还修订了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等。
第五方面,加强管理。我想大家都知道,2011年农业部成立了种子管理局。过去种子管理工作在农业部层面分散在不同处室,现在是个正局级单位在管理种子,这也是落实8号文件的最重要的举措。在农业部成立了种子局以后,有8、9个省由过去的种子站改为了种子局,部分省实行了参公管理。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品种管理、市场监管和种子企业的动态管理等。
我想,两年以来,《意见》得到了全方位的落实。可以讲,中央和地方对种业工作重视的程度之高,出台政策措施之实,工作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种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中国种业将大有作为。
中央电视台记者:
目前我国的种业发展面临着育种创新能力低、企业竞争力弱以及市场监管不强等问题,这个种业规划的出台将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谢谢。
马淑萍: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我们这个规划的出台是落实《意见》的一个重要举措,规划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些具体的规定。这个规划出台首先是提振种业的信心,如果说《意见》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现代种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的出台对于《意见》进一步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对于一些任务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措施更实,操作性更强。让大家对中国种业更有信心,尤其是企业。
其次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个规划的实施,一定会提升“四个能力”,即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因为规划的具体措施都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我们有“两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一个是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工程,我们把现有有关部委的支撑种业科研的项目全部整合到这个工程里来,比如说“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包括我们的引进项目,都放在这个工程里。我们大家劲儿都往一起使,就会加快提升我们种业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科研水平。
另一个是,商业化育种工程,我们把很多项目归到这个工程里来,对提高企业的商业化育种能力会起到促进作用。种子基地的建设,包括种子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发改委的“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支撑了我们基地建设的能力的提升。当然还有市场监管能力,我们有几个项目也是支撑了这个。我想,通过规划四大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必将推动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应该说前景是非常好的。
农业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农业部已经连续三年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但是农业部每年公布的重大农资案件当中,有不少是种子案件,《规划》当中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您能不能进一步谈谈农业部将采取什么措施继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马淑萍:
谢谢这位记者。维护市场秩序是我们农业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业部对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连续三年开展了种子执法年活动,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这三年的执法年活动,应该说成效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这么讲,在推进种子执法年活动当中,我们在工作推进方面有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我们抽检的作物由过去的“两杂”作物(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现在拓展到30多种作物。
二是我们由过去到企业仓库去抽检到现在去市场上抽检,我们开展了春季、秋季市场的抽检活动。
三是我们由过去在主要的用种大省去抽检扩展到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检。
来源:新浪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