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基地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明确了基地的类型、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从类型上看,既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兼顾了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从范围上看,既着力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兼顾区域级、县(场)级基地建设,确保种子生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平衡。
五是全面统筹各类种业发展项目。发展现代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主体和多部门。规划重大工程部分围绕落实重点任务,全面统筹重点项目,形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构建了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和市场监管四大能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是分作物提出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规划明确了20种农作物的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既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棉花等15种经济作物,确保了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协调性。同时,要求各个作物种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开展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种业科研的发展水平。
四是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基地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明确了基地的类型、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从类型上看,既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兼顾了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从范围上看,既着力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兼顾区域级、县(场)级基地建设,确保种子生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平衡。
五是全面统筹各类种业发展项目。发展现代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主体和多部门。规划重大工程部分围绕落实重点任务,全面统筹重点项目,形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构建了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和市场监管四大能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落实《规划》的主要措施
农业部将从四个方面全力推进《规划》的落实:
一是强化合力推动。农业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合力推进规划落实,围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调整和优化种业资源,力争实现有关部门“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全面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点,将规划要求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种业投入。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提高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价能力水平;加大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投入,支持建设育种研发中心、测试体系;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强种子管理能力投入,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新品种引进示范体系、种子检测体系的建设。
三是支持企业发展。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加快提升企业科研育种能力。利用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落实各项金融、税收、保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强化种子管理。加强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种子管理职能。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开展打假护权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制种基地整治,开展种子门店清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和自律作用,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行业典范。
来源:新浪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