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顶层改革必须涉及到一个理念的转变,理念如果不变,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重蹈当年发改委的覆辙。这里所说的理念转变,首先是制定者必须超越目前所有的部门之上,不能让这些部门主导改革的进程,不能让部门自己来调整手中的权力,必须要超越它们。我一直有个观点,如果让部门自己去设计改革方案,就是要求以常规工作为基本职能的部门把打破常规作为自己的任务,那就等于让狐狸看着鸡,你让它不吃鸡怎么可能呢?它不过是研究怎么吃得更香而已。第二,改革方案的设计要跟民间思想库有所交集,因为这些社会上的思想库比较中立,没有利益纠葛,相对超脱一些。
周天勇: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由现有的某个部门来设计,那样很容易成为这个部门收权的方案,成了这个部门表达自己部门利益的方案。现在改革方案设计的确存在一个两难困境,比如说财税体制改革,有人认为应该由财税部门去主导,因为作为业务部门,他们对这个领域的问题最清楚。但实际上,如果让部门自己去做改革方案,你会发现每一个部门自己所做的都是一个不想改的方案,都是一个收权的方案。所以,顶层方案设计一定要超脱部门利益,免得沦为部门收权的工具。
勿沦为部委“收权”工具
《21世纪》: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恢复体改办,弄一帮人坐在那里设计一整套大而全的顶层改革方案,会不会是闭门造车?会不会抹杀既往改革的活力?
王贵秀:谁也没有要你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案,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方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正面反面前进倒退的经验教训都很多。改革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市场化,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至于怎么样达到改革的目标,只有在推进中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具体化,而非一下子设计出未来十年的具体改革方案,那是纯粹的空想。
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口号,不能简单否定,更不能简单沿用。刚启动改革时,可以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但这种改革策略只是局部的经验性的方法,只能解决浅层次的具体环节上的问题,靠摸石头是摸不着大方向的。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后,浅层局部的很多问题都已经触及过了,开始进入到深层次本质性的问题,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深水区里摸石头,就不容易摸着了,这个时候还过分强调摸石头,就是在阻碍改革推进。
周天勇:我要强调一点,必须谨防顶层设计的闭门造车。因为改革方案只有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特别是要考虑到当前各个利益方的博弈以及妥协,考虑到整个改革进程的风险,这个方案才能够真正得以实施。你不能闭门设计出一套根本不能用的东西。
《21世纪》: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新一届中央政府即将诞生,而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亦在筹划之中。这项改革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部门扩权,打破既得利益,以利于顶层设计的制定?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