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盘活带动整合招商储备增值打造“珍珠海岸”
短短几年,陵水成功处置6万多亩闲置建设用地,其经验可资借鉴。
(一)敢于碰硬、勇担风险是成功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的根本前提。
处置闲置建设用地,最难跨过的“门槛”就是“人情关”。每宗土地背后都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为保住原有的闲置土地、或低价获取并囤积即将处置的闲置土地,开发商、投资者“各显神通”,或讲情、或利诱、或威胁……县委主要领导痛下决心:“宁可丢‘乌纱帽’,我也要把这件事干成。”他对那些所谓有“背景”的人说:“我给你面子,谁给35万陵水人民面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敢于碰硬,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士气,全县上下拧成了一股真抓实干的攻坚力量,这是顺利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的重要前提。
(二)确立“以用为先、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成功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的重要推手。
处置闲置建设用地是手段,盘活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目的。为此,陵水确立了“以用为先、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前谋划闲置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制订了“两头(香水湾、土福湾)盘活带动、中间(清水湾、高峰温泉)整合招商、一翼(黎安港)储备增值”的策略。对于闲置建设用地及相关企业并非简单“一棍子打死”,在依法无偿收回土地、核发换地权益书有偿收回土地的同时,针对限期开发制定了详细而富有操作性的规定,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按照地方政府既定的规划继续实施开发建设,通过就地盘活和置换等方式,在香水湾、土福湾保留或给予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进行限期开发。黎安港周边的2.87万亩土地全部收回,留作储备增值;清水湾、高峰温泉的1.43万亩土地则重新整合,进行招商引资,引来了雅居乐、浙江绿城等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昔日的穷沙湾在几年之内一跃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珍珠海岸”,促进了地方和企业的“双赢”。
(三)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征地历史遗留问题是成功处置闲置用地的必要条件。
由于土地长期闲置,征地补偿也不到位,十几年前的征地行为已不为地农民群众认可,复耕复种十分普遍,处置工作推进难度大。对此,陵水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处置,采取了委托管理临时耕作、土地收益优先偿还、协调企业限期清偿等措施,给予妥善解决。
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近期不能开发利用、且耕种条件未被破坏的地块,采取委托管理临时耕种的方式,通过签订协议,以“零地租”交由原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种使用;对近期马上要开发建设的地块,在重新整合进行招拍挂出让后,将土地收益优先用于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对已开发利用或限期开发的地块,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要求有关企业限期清偿征地补偿费用。较好的处理了征地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为闲置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