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必须考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应当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减轻我们自己环境压力,中国毕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5800多万吨大豆,从这几年基本情况来看,全球大豆两亿五千万吨,现在已经进口5800多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是想闭关锁国,但是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当中分量都应该知道,基本农产品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这几年这几年农业发展形式很好,供给赶不上消费增长,所以在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见平总书记讲非常明确,13亿人口一定要把自己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这不难理解,最基本安全保障方面我们自己要付出更加大的努力。
第二个方面问题:关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这个问题实际上从1978年农村率先改革这个话题一直在谈。当年对包产到户叫好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称是权宜之计,吃饱之后还不能这么做。
近几年这样议论更多一点,尤其提出农业现代化靠家庭是做不到,这反映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营方面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从事农业经营更多是老人妇女,这样能不能建成新农村新农业,大家提出疑问很正常。
为什么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坚持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我想这是和农业自身特点有关,农业特性我想不必多讲。
要搞清楚一条,当年人民公社为什么搞不下去,由于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积极性,同样种这样的地包到户就有积极性,不包就没有积极性,我想跟农业特点非常有关。
所有农产品无论是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只要是农产品,它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生命活动过程,它都是活的,绝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在自然环境。
面临最大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对农民来说,对付这么冷冬天不一样,明天会不会谁也不知道,不做防备就不行;第二每一样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都是从种子开始,一点点生长,一点点发育,每一天农产品自身生长需求都是不一样。如果生产东西不是他的就会窝工,现在确实有一部分人不信邪一定要再来一遍。
就全世界来看最发达国家也看不到完全靠雇工来做很少,有一些可能,这两个不确定性在认为控制情况下可以做,同时第二个你对农业劳动者对你雇来的人到底是不是认真付出劳动,要有监督和管理条件,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工式制农业不可能,他要比一般农业更加特殊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采取家庭经营方式。
正是在这样情况下强调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理解十八大精神理解今年一号文件精神,我们现在要更换农业主体这样问题,不要叫农民来干叫别人来干,第一不符合中国情况,第二你这个国家进入现代化一半以上农民边缘化。
所以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强调我们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很早明确,国家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制度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主要的围绕着怎么能让家庭,让家庭经营能够更多发挥他的作用。
这里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推进城镇化,农民人口逐步减少,每个家庭经营规模扩大,效率可能提高,一家一户做不了做起来不经济的事情,通过农民合作组织帮助把农民解决不好的问题解决好,农业依靠家庭就仍然充满生命力这是非常重要。在座都是企业家,我觉得企业家应该非常清楚。
前面讲到大概去年可能也讲过这样例子,有一个大企业当地租一万亩地,要种猕猴桃,但是偏偏这事做不了,一万亩地农民帮你种树,走出去三五十米看不到,农民没有监督树苗不是他的,他就没有必要去很认真的对待,所以他根本没按你的要求,他就马马虎虎种上,你怎么办,把它拔出来检查一边做不到,再往前走树苗要管理,要锄草施肥,锄草草根还在下面下雨都长出来了,这个老板当然很生气,跑到农民家里质问,老板很气氛,我是付了你们工资怎么这么粗糙,我把草根锄掉明天你就不雇我了,后来请教当地农村干部,你把从谁家租来地,你再退回给谁家管理,合格就收,不合格就不收。
来源:新浪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