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保护,提出要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生态自然造福子孙后代。针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严重问题,他于2002年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随后福建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试点省。经过1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长汀百万亩荒山重披绿衣,福建也成为全国唯一的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2002年到中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工作后,经过大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2003年提出并组织实施“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重要举措”的“八八战略”,为浙江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他形象地提出“两只鸟”论,要求浙江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就是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全国的区域合作和交流,腾出发展空间,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凤凰涅槃”,就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2004年,他在浙江推广武义县在村支部、村委会之外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验,建立了村级权力的制衡机制,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村务监督。村民自治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基层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农村生活常态,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实现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按照老百姓的话说,“这个机制简单得很,就是能让我们看着村干部,不让他们乱来。”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
他还提出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并形象地用“三老”经济来比喻,即:浙江经济是传下来的“老祖宗”经济,因为自古以来浙江就有工商皆本、义利并举的文化传统;是逼出来的“老天爷”经济,因为老天爷给你的自然资源紧缺,就逼迫你必须学会“无中生有”,走出去“闯世界”;是创出来的“老百姓”经济,因为浙江广大民众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欲望和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同时又强调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主动接轨上海,与江苏等邻近省市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直接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2007年,习近平主政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到上海后,他继续倡导力推长三角一体化。在谋划上海未来发展时,他提出,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必须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上海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长三角的“龙头”。
他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中,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字。上海媒体评论说,这不仅切中了上海舒筋活血之穴,为“上海城市精神”扩了容,更是一次上海向“外面的世界”深思熟虑、更高层次的姿态表达。许多外地的干部群众也纷纷感叹道,“上海变了”。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仅15天,习近平就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表达了以实干托举中国梦的决心。
为更好落实实干精神,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约法八章”,承诺多到群众中去、轻车简从、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和厉行勤俭节约等等,获得海内外广泛好评。
“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习近平一贯强调真抓实干,要求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他始终认为,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在河北正定时,习近平提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实实在在念好“人才经”。他为此多次亲自出面寻访“千里马”,亲自拟写制定面向全国的“招贤榜”。
1983年初,寒冬腊月,习近平和时任县长的程宝怀专程到石家庄市寻访一位研发医用化学品的科研工作者。因不知道对方具体住址,他们就挨家挨户询问,到了晚上十点多还没找着,习近平就扯起嗓门沿着大街小巷高喊对方的名字,才找到人。他们一直谈到凌晨,对方当场答应,很快携带科研项目落户正定,一年就为正定带来30多万元的利润。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