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聚焦农业和农民:种粮不挣钱种菜投资大


时间:2013-01-17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编者按:七连增,八连增,九连增……全国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我们的发展,然而务农有效益吗?吃亏吗?得实惠吗?10年后收入能倍增吗?这些问题让关注“三农”的人们时时牵挂。 

  本报记者走基层,在河南延津蹲点调研,所见所闻喜中有忧。中央加大财政投入,地方出台配套措施,支农力度空前加大。但农民也有苦衷:种地也就“裹得住”温饱,要“有效益”、“能致富”,制约与难题还不少。这个产粮大县的忧喜提醒我们:只有让农民种地不吃亏,得实惠,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第一场雪落之前,我们来到了延津。

  延津,豫北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全县总人口48万,87%是农民,可用耕地人均两亩。

  地少,并未影响农民种粮的热情。“能种的地方都种上,四米路掉两米宽。”

  种粮食,“合理利润”如何保?

  王楼乡乔杏庄村。乔纯军的家院子不大,住着一家6口,房子是十多年前修的,下雨就漏。家里小板凳不够,他自己身子一歪,坐到灶台前一堆树叶上。“日子过得不算富裕。”老乔给我们数了数今年的收入:

  “小麦收了800斤,每斤能卖1.06元;玉米1000斤,每斤1元;再加上每亩地的种粮补贴115元,毛收入不到2000元。”

  “实际落到手里的可少多了。一亩地种下来,种子40元、底肥180元、尿素150元、农药40元……除去这些,一年能落个1200元就算多的了,这还不算人工钱。”

  老乔家总共8亩地,全家一年种粮纯收入还不到1万元。

  不过,比起以前算是好多了,“以前一亩地就产四五百斤,再说现在也不用交公粮了,种地国家还给补贴。”

  的确,国家近年来在农业方面投入巨大。以农田基础设施改造为例,延津在2010年启动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计划在5年内完成全县50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其中95%的资金由国家承担,改造后亩均增产约150斤。

  尽管如此,仍然难说农业发展已进入“最好的时光”。“农药、化肥价格比头几年都翻了一番了,粮食才涨了两三毛钱,追不上啊!”老乔说。

  粮价上涨的空间有限,延津的许多基层干部寄希望于“利益补偿”机制。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