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因焦裕禄而闻名的中原小城,48岁的袁厉害因收养弃婴而出名。26年前,袁厉害在人民医院门前摆摊。一个患有唇腭裂的男婴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医院厕所,快要死了,医院付给袁20元,让她“处理”掉。结果这个孩子活下来了,成为她收养的第一个弃婴。
越来越多的弃婴被送到这个膀大腰圆的女人手中。那间蓝色简易房搭起来的杂货铺成为她供养这些弃婴的重要经济来源。近些年,她还收过一些社会捐赠。2009年,她给20个孩子申请了低保,当时是每人每月50元,2012年涨到87元。
邻居们都说她对这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很好。她的3个亲生儿女也说,“她对收养的孩子好,对自己的孩子反倒像抱养”。尤其是小儿子杜鸣,刚出生就被送回河北邢台老家,跟着丈夫的嫂子生活,直到12岁才回到兰考县。杜鸣说,他对母亲一直是躲着走,“两个耳朵对着两个耳朵”。她和丈夫杜灵彪分居已经将近18年,原因之一是丈夫对袁厉害收养这么多孩子不满。
2011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时任兰考县民政局社救股股长的冯杰说,袁厉害收养弃婴越来越多的原因是面积1116平方公里、80万人口的兰考没有一所福利院或孤儿所。他还补充说,兰考修建属于自己的孤儿院很有必要,但尚不在县城发展的优先考虑计划之列。
五孩是跟着袁厉害时间最长的孩子。他今年大约有20岁,即使袁厉害也说不清楚他的真实年龄。这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智障儿在五六岁的时候,被奶奶送到了袁厉害手中。
一天凌晨,袁厉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说,她起初不想收养这个孩子,“都养了这么大的孩儿怎么还往我这儿送”。火灾事故发生后,袁厉害也发病住进了医院。她刚刚哭昏了过去,手上的针眼清晰可见。
但老太太乞求她说:“孩子的爹妈离婚了,没人养,只有送你这儿。”
这个被自家人抛弃的孤儿,原本的人生即将步入正轨。按照袁厉害的说法,五孩大病痊愈不久。2012年8月,他因为治疗较严重的疝气住院1个多月,花费了七八千元。在医院,袁厉害陪着他,“给孩儿接尿的时候经常就被呲一脸”。
兰考县主管救助工作的民政局党组副书记李美姣还记得,在两年前一次“五家单位联合行动”中,她特别想送走五孩。她学着五孩走路的样子,右手向内翻拽着,跛着足。“这个孩子,我看他残疾情况比较严重,想送到福利院去”。这个活动是县民政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在开封市福利院的配合下,联合治理县里弃婴收养不规范的情况。但袁厉害没有同意。
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能描述清楚这个少年的模样,包括他到底长得多高,喜欢什么音乐,是不是爱笑。他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是穿着黑色棉袄,里面还裹着棉衣,端着一碗白菜葱花面条,喂扎根吃早饭。
在一座没有孤儿院的城市,他们搭建了一所“弃婴王国”
面条是张喜梅做的。这天早上,她也和往常一样,4点多钟起床,给孩子做早饭,再去县医院打工。大约早上8点的时候,袁厉害72岁的母亲张素叶进屋了。她是来送患有智障的袁晶晶去残联学校上学。
一开始,袁厉害一家人和捡来的孤儿挤在窝棚里,后来才住进了砖瓦房。2005年,兰考县人民医院改造扩建,袁厉害用7间摊位置换了那处两层小楼。这座小楼曾经是县人民医院一位院长的住宅。
但是,袁厉害没有停止过收养弃婴,也不断面临着房子不够住的窘境。她找到县人民医院北门家属院对面的一处废弃的加气站,给孤儿拾掇一个住处,起名为“花园”,不远处是当地县城的别墅区。
这片“花园”不过是两间平房和一个窝棚。2011年9月,河南当地一家媒体记者张君瑞走进这里,看到孤儿“就像牲口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他们睡的床不过是用砖块和木板垒起来的床铺,木板上还铺着麦秸。这群孤儿一见到陌生人手中的方便面和面包,就涌了过来。
如今,“花园”早已被拆除,上面建了一栋阔气的三层白楼,旁边的垃圾里还能看到一只印有喜洋洋图案的气球。相比之下,失火现场早已被当地警方封锁。如今,火灾原因尚未调查清楚。
大火后,张喜梅也被警方传讯。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说,当天早上快到8点30分的时候,在腿快迈到门槛的时候,她还转身把小雨抱进一楼东北角的小卧室,把她放到床上,盖上被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