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我国的养老金投资体制为何显得较为僵化?
郑秉文:我们在1995年制定规则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养老基金在那里压着要去增值保值,那个时候没有钱,甚至在10年之前,我们没有多少钱,全部余额只有2000亿,每年为发放失业金养老金而到处筹措。当时没有保值增值的压力。现在形势变了,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了,CPI越来越高了,这就使保值增值的压力显现出来了。
养老金保值跑赢CPI,需实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
南都:怎么才能跑赢CPI,并且赶上平均工资增长呢?
郑秉文:从上面四个档次的保值增值的概念实际上就可以看出,前两个目标,包括仅能战胜通胀率是次优选择,面对后两个目标即全国社保参照物8.4%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这两个档次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只能去逼近它,很难追上它。但是,尽管如此,也比只存银行好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实行多元化和国际化投资体系的目的。
既要追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参照物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实现收益率的最大化,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性,将收益性与安全性二者结合,就必然有了投资要多元化的说法,“多元化”是指持有资产的多样性,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也就是说:既要有权益类的投资品,也要有固定类的;既要有股票,又要有债券;债券里既要有政府债券也要有企业债券;既要有证券投资,还应该有实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实业里,既要有传统的产业,也应该有新兴产业,甚至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等等;既要有国内的投资,也要有境外的投资。在境外投资中,既要有发达国家的各种产品,也要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各种资产配置,应该是多种资产组合。这就是国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实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让它的风险能够分散下去,实现安全性和收益最高性结合,减少福利损失。我们一定要跨越现在的误区,一说改革就投资股票,其实投资的渠道有很多。或者一说“入市”就是股市,其实是指市场化。
南都:养老金投资体制的改革怎样才能获得推进?
郑秉文:由于沿海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的沉淀和余额占了全国的大头,所以它们在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中势必首当其冲。同时,面对通胀率,这些省份的基金缩水也是首当其冲。这次的审计结果显示,多方压力同时压向沿海地区,未来这些省份的突破值得期待。
广东省已经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养老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改革本应由国家来统一推动和设计,去年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成立全国独立法人机构,负责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目前看来,在新政府建立之后,需要达成共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看法,需要协调中央和地方以及各部委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时间拖得较长,个别地区不排除有效法广东委托投资的可能性。
双轨制必须破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入空前困难期
南都:在去年关于养老的讨论中,养老双轨制也是争议较多的话题,你怎么看?
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破除养老双轨制,是养老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想要单独进行改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次提出改革是2008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作出的决定。到今天,也就是2013年1月,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就提出来整整5年了。5年了没有改,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一揽子的改革方案,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否则,事业单位一改,养老金就降低了将近一倍,显然有抵触情绪。而且5省市试点,被试点的不是高等院校就是科研单位,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冒着知识分子跟国家对立的风险,不利于改革的稳定推进。能不能给他替代率高一点啊,高了那不就等于单独建立制度了么,那还改什么。
所以我强调顶层设计,是因为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单独改革哪一方面都不太可能了。2012年,有4个大讨论,提高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隐性债务18万亿的争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争论,每次讨论都不了了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空前的困难期,我相信类似的讨论在未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但是改革也越来越难了,任何一项改革,单独拿出来,都难以改了。比如,要提高待遇水平和替代率,正确的办法是为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此把降下来的补上去。但是,目前的企业年金制度还不完善呢,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怎么能用它来补偿事业单位的下降部分呢?它发挥不了这个作用呀。所以,事业单位改革牵涉到其他改革。
来源: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