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前,国务院颁布《中原经济区规划》,赋予河南省诸多先行先试政策,其中一项“人地挂钩”的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喻新安告诉记者,所谓“双挂钩”,是指农村转入城市,相应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增加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挂钩,以及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
举例来说,一个周口市的农民到郑州市定居,那么这个农民在周口市的耕地面积就变成了郑州市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河南省用地指标“大盘子”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这个农民的城市化,周口市减少了用地指标,郑州市增加了用地指标,这样更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的用地矛盾。
“输出地的农业人口到底输入到哪儿了?动态数字怎么统计?都是现实问题。”喻新安认为,“人地挂钩”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统计上,因为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村人口流向何地、在哪里定居的统计。
目前,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设的土地综合治理办公室正在进行“人地挂钩”前期调研和政策制定。记者获悉,河南省即将选择一些试点县市推行“人地挂钩”,等到运行成熟之后再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中原经济区规划》还明确提到,要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提高十倍补偿”。按照目前河南省每年25万亩建设用地量计算,每年大约需要向农民支付用地款750亿元,如果未来将用地款提高10倍,涉及的成本就会相当于2011年河南省GDP的四分之一,显然是政府不能承受的。
“国家层面目前仅仅是针对河南省有了这样一个提法,中原经济区其他省市还没有这样提。河南省正在拿方案,现在看起来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喻新安表示。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