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的农村金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县委书记陈瑞喜坐在办公室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已经有相关人士向他动议——希望在沙县建造一条金融街,以此方便更多银行入驻。
2012年11月26日,沙县渝农商村镇银行创立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在沙县召开。
这是福建三明市(沙县隶属三明市管辖)首家由专业银行控股,民营企业入股的村镇银行,拟注册资本1亿元,该村镇银行定位很明确——服务“三农”。
这只是沙县农村金改微观细节。2011年12月,沙县被确定为中国首批6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承担起了为中国县域农村金融探路的任务。如今,改革红利已然显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这个只有25万人口的县城,借贷总量已达到150多亿元。福建银监局三明分局局长陈怡估计,如果将区外银行贷款也统计进来,今年贷款总量或许已达到200多亿元。
这份改革“成绩单”诱发了众多商业银行积极性,纷纷准备到沙县设立分支机构。这对曾经被商业银行冷落的沙县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场景。
改革成果也获得了来自高层领导肯定。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邓志喜一行到沙县调研,邓志喜认为沙县农村金融改革“有措施、有创新、有特色、有经验、有成果”。
2012年10月18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孙春兰赴沙县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做法,明确提出推广“沙县经验”;10天后,福建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沙县召开,全省推广“沙县经验”。
陈怡说:“沙县经验是什么?就是为中国农村寻找到了可持续、能复制、易推广的现代普惠制农村金融制度。”
电话POS机
沙县琅口镇温泉活鱼店是一座农家休闲山庄,也是附近村民社交和聚会的重要场所,沙县农村信用联社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小额支付便民点”。
这不是分布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ATM取款机,它只是一部极为简易的电话,统称为“电话POS机”。跟一般电话机的唯一差别是,侧面多了一条划卡的凹形卡槽,再加上旁边那台密码小键盘,成本仅有300~500元,这远远低于一台ATM存取款机的运营费用。
陈怡说:“这样很节省,农村暂时不适用ATM机。”
那些遍布在沙县偏远乡村各个小卖铺的“POS机”,操作方式富有中国式想象力。沙县农村信用联社职员现场向记者模拟演示,他拿着一张沙县农村信用联社的银行卡,第一步,在电话机上刷卡,输入密码;第二步,将提取金额转账至“支付便民点”合作管理者——温泉活鱼店老板的账户;第三步,由老板现场给他支付所提取小额现金,交易结束。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