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跟踪:车主伤重身亡 维权双方僵持不下
在接到投诉之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投诉转到北京现代方面进行协调处理。同时对车主的委托人王先生进行回访,在回访中王先生告诉汽车投诉网的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孙先生家属就向襄阳北京现代4S店(神星店)讨要说法,质疑为何在高速发生车祸并且还经过猛烈地撞击后汽车的安全气囊仍未打开,致使当事人孙先生重伤不治身亡。
面对死者家属的质疑,4S店向北京现代汇报了此次事故的情况,而北京现代厂家来人则要求:1、要求拍摄事故的相关图片;2、用北京现代内部仪器对车辆进行数据读取及相关检测。但当事人家属当场否决了第二点要求,据王先生说这是因为用北京现代公司内部仪器检测数据,一不具备法律效力;二是数据是保密的。说到底还是汽车安全气囊的检测在业界还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标准,而若是由第三方拿去检测,其中的复杂性跟检测成本对于孙先生家属来说同样困难重重。
在多次沟通后,双方依然分岐巨大,4S店甚至“好心”建议车主家属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问题,但鉴于目前只有企业标准,而无国家标准的气囊维权,诉诸以法律并不能保障车主的正当权益。面对4s店的缓兵之计,车主家属不得以委托王先生向汽车投诉网投诉,希望能够借助网站的影响力呼吁广大厂商重视汽车安全气囊的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行业标准,以便为消费者的维权提供保障。汽车投诉网也将继续跟踪此案,希望企业能够妥善解决问题,当事人家属能够得到合理赔偿。
网站点评:安全气囊维权困难 标准缺失是主因
通过查阅汽车投诉网的数据库发现,涉及北京现代各车型安全气囊问题的投诉并不少。而面对车主的质疑,北京现代提供给车主的回复不外乎两个原因:不是撞击力不够就是撞击角度不对,反正就不是产品的质量问题。
以此以往,“推卸责任”成了消费者对于北京现代最直观的印象。而对于北京现代在处理安全气囊问题上的做法则大概可以总结为:发生事故,安全气囊未爆 派人调查 拖延,迟迟不出结论 车主催促,声称与质量无关 拒绝赔偿且不出具鉴定报告 不了了之。
缘何北京现代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这种推卸责任的方法呢?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目前国内没有相应的安全气囊标准,虽说09年有部分省市消协联合向相关部门递交过《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函》,呼吁尽快制定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但至今仍杳无音讯。 其实在对待安全气囊这个问题上,不仅仅是北京现代,大部分厂商的处理结果都不为消费者所接受。当车辆发生涉及安全气囊的纠纷时,能做鉴定的往往只有当事厂家,而且整个鉴定过程也并不会向消费者公开,消费者对在此种情况下鉴定出来的报告会有几分认可?
汽车投诉网经过对网站的近百宗涉及安全气囊的案例分析发现,厂家所提供鉴定报告非常让人称奇,在结论部分,台词竟是如此的一致,“车辆不存在质量问题,气囊没打开是因为撞击角度不对、力度不够”,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到最后反而成了厂家们的“安全气囊”。
来源:汽车投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