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法花样迭出,令人防不胜防
由于欺骗手段的隐蔽性、欺骗方式的多样性,钓鱼网站往往令网民难以识别,导致严重损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在网络不安全事件中已经占据首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齐麟介绍,钓鱼网站主要集中在有较多登录、支付操作的网站或页面,要么是单纯的域名模仿,要么是把域名嵌入到一系列字符串中,具有迷惑性。
据统计,钓鱼网站涉及的重灾区集中在支付交易、金融证券、媒体传播等行业,其中,涉及淘宝网、工商银行、央视和腾讯公司四家单位的钓鱼网站总量占到举报总量的80.09%。
随着网络购物的持续升温以及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钓鱼网站也在不断改头换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据瑞星“云安全”平台监测,钓鱼网站紧跟时下热播的体育赛事、大型选秀、电视相亲等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设下陷阱,通过发送中奖信息等诱骗网民。
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一段时间,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热播,部分不法分子便假借节目组的名义制作钓鱼网站骗取用户信息,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据介绍,节庆日是钓鱼网站猖獗的高峰期。2012年国庆节前一周,某一杀毒软件拦截到的假机票网站就超过430万次,每天新增的票务类钓鱼网站多达上百家。“双十一”期间,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1371个,约占当月处理总量的50%左右。而“双十二”电子商务网站大促销期间,新增钓鱼网站有1万家。
“易容术”加“隐身术”,监管难度大
事实上,钓鱼网站为害已久,各类诈骗案例也不新鲜,在相关部门不断整治的情况下,钓鱼网站为什么还能找到生存的土壤?
专家指出,钓鱼网站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是精心化装之后,伪装成正规网站的样子,招摇撞骗。但由于网民缺乏充分了解,一旦钓鱼网站被打开,上当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监测显示,大部分钓鱼网站使用的是免费开放的顶级域名。追查钓鱼网站所用的IP地址发现,绝大部分IP地址位于美国和中国香港,这给钓鱼网站的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