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民建海南省委提交建议,建立常年瓜菜生产基地档案,设立常年瓜菜生产基地,通过设立基地档案,对生产基地的个人或单位,进行适当的财政资金的补贴,使蔬菜种植、生产、质量、市场供应,都保持在常态化。
平价店无基地 勉强存活
南海网记者在平价店采访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平价店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平价店有基地自己生产蔬菜,直接供往平价店,节省去中间环节,但是目前海口的平价店大多面临着基地供菜不足,得依靠从批发市场进货,但是要按要求卖着比农贸市场还低的价格,但是由于运营成本高,平价店普遍存在困难。
媒体报道,去年,海口有2家4S平价店因运营情况不理想面临搬迁,2家罗牛山平价店更换经营者。
海南中平公司总裁助理赵蜀宁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由于公司的100亩蔬菜基地要2013年才投入生产,本地菜还得依靠五指山、定安等地的签约基地供应。因为不是自己基地种的菜,价格很难控制,且蔬菜种类较单一。
为了让“平价店”存活,物价部门表示,合格的平价店进行验收,可一次性获得10万元左右的补偿。可是,靠政府补贴勉强存活,平价店就不囧了吗?
菜在“囧途” 重在落实
近几天,海口以11条措施应对高菜价,菜价已经有所回落,但高菜价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海南省政协委员张艳在提案中直指,农贸市场里的摊位费较高成为高菜价的幕后黑手。海口有的农贸市场摊位费贵过商业街黄金旺铺。
张艳算了一笔账,以一个摊位价格是每月2800元来计算,加上工商管理费60元/月,卫生费20元/月,每天摊主到批发市场拿到蔬菜后,一般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对半加价,每斤要净赚.四五毛钱元才能勉强支撑。
董德标说,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海口大多数农贸市场是由企业投资,或是政府建议企业承包的,建设布局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他建议,新建的农贸市场应该由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
目前,琼海市已经通过政府的努力建公益市场,全部免除摊位费,向农业基地、公司开放,破除垄断,减少中间环节,目前效果不错。海口市也正在着手选址,由政府投资建设四个公益市场,引导其他的农贸市场降低费用。
南海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场“菜囧”的价格战中,政府采取保证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对大棚蔬菜种植户补贴、建立平价等多种举措,平抑菜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落实不到位,好政策、好建议大多落实不到位。
政策、措施不在多,关键还在落实。如果明年两会还在大谈海口“菜囧”,让百姓情何以堪!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