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菜价问题是海口百姓的“老大难”问题,连续几年都是上省“两会”的热门民生话题
海口的菜价一遇特殊天气就涨
2013年初,海口菜价又“囧”了
菜价年年大波动 原因年年雷同
为什么菜价会涨?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多年来总离不开这几点:“受天气影响”、“供应本地市场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菜农靠天吃饭效益低”、“成本上升”、“流通环节繁多”、“外来人员增多”、“政府扶持平价蔬菜作用有限”……年年菜价大波动,原因年年雷同。纵观这些年,海口的菜价,风雨一吹就“感冒”,而且还多年治不好,这岂能怪“天气”?
去年,海南省突出抓“菜篮子”工程,省政府按照每人一天一斤菜的标准,投资8.3亿元用于新建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的建设。
可是,2013年初,一场低温阴天天气,海口的蔬菜价格又“热”了起来,拿10元钱走进农贸菜市场,5元钱一斤的大葱你可以买到4棵也就2斤,生菜、油麦菜、黑叶白、菜心等叶菜只够买2斤,白萝卜3个……海口菜价又“囧”了。
常年蔬菜基地不供本地菜
为什么扩大了种植面积,从供应情况入手稳定菜价,却不见效?海南省政协委员、省物价局副局长董德标在今年“两会”上作客南海网新闻会客厅时透露,常年蔬菜基地是保证海南本地人吃菜的关键,可是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不种叶菜供应本岛市场,而是种植供应出岛的冬季瓜菜。
“归根结底,就是政府的监管不到位,力度不够,应重视和狠抓常年蔬菜基地建设。”董德标说,冬季瓜菜种植利润较高,这使得各市县政府忽视供应本地市场的常年蔬菜基地的建设,而转向冬季瓜菜生产的投入,这是导致本地叶菜供应不足,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海南要多种自己的菜!”
确实,如果专门划定出来,供应本岛蔬菜市场的“常年蔬菜基地”和相关部门签订了合同,接受了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却不种供应本岛的菜,如何保障本地蔬菜市场的供应? 来源:南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