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这次会议很重要,意义特别重大。
10、此事还在调查中。
“讲话稿一般都有固有套路”
公务员 在政府部门工作近20年
1月19日,一位“资深公务员”联系上记者。他已在政府部门工作了近20年,近10年来的主要工作是给领导写讲话稿。
“一般领导都喜欢讲三个部分,先是要强调意义有多重大,这部分标题就是‘高度重视……的意义’;接下去就是讲形势,从金融危机、信贷政策一直讲到本地企业转型升级,该部分的标题往往是‘认清……的形式’;最后就是措施,‘狠抓……落实……突出……’。”
他笑着举了个例子。“一般的讲话稿,把去年的调出来,40%左右能回收利用的。反正怎么换,也都是换汤不换药。”
他还告诉记者,其实很多领导在生活和日常工作中,也很风趣幽默,很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可是一上台,他说的话就要抹去个人特色,和职位相称。“有时候,领导说了句稍过火的话,就会有很多人议论,甚至被做文章。这样的环境,也逼得领导宁愿讲些空话,以免出错。如果公众多一些宽容,把领导当成平常人,也能促使领导多说真话。”
“官话套话成了自我保护”
杨建华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会会长
宁波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机关单位,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官员因为讲话直率、缺少“圆滑”而仕途一直不顺。老百姓虽夸他务实、肯为民办事,领导却认为他太自我、说话做事没有水平。
想要升官,得跟圈子里的人步调一致,不偏离队伍。自己的观点,难免有表达上的瑕疵,一旦被人当作把柄,就会成为升迁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官场建立起特殊的语汇体系,官话套话成了自我保护。
于是,每个人在开会发言中,都跟着提“重要讲话”、“亲自”、“视察”“落实再落实”等字眼,而缺少了有血有肉的一面。有的领导甚至从不自己写汇报材料,全权交给身边的秘书。而秘书为了“高效”完成任务,就从文件里抄,从过去的发言稿里抄,甚至直接从网上找标准模板来套。
“讲官话套话形成了怪圈”
陈华兴 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主任
官场上有一类人,他们只动嘴皮子,点到为止,知道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要提;或者专说些内容模棱两可、不得罪人的话;处理问题的时候,都是用“再研究研究”、“我们在调查处理中”等应付;凡碰到根本性问题,不随便发表意见,也不承担相应责任。我们称之为官场上的“聪明人”。
他们在当今的官场上大行其道,形成了怪圈,讲空话套话成了习以为常的行为思想、生活方式。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