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寒潮来袭。“天公不作美”,老百姓每日餐桌上的花销也节节升高,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国内菜价已连续十周上涨,涨幅超过五成。尽管近期涨幅稍有回落,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鉴于春节即将来临,蔬菜需求旺盛,部分蔬菜品种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菜价上涨较快
1月16日,在北京市增光路花园社区菜市场,李阿姨买了两个西红柿,重量不到0.5公斤,花了5.2元。李阿姨告诉记者:“前些日子,5元钱能买4个这么大小的西红柿了,这菜价涨得太快了。”记者当天在蓟门桥附近一大型超市看到,西红柿价格更高,10.5元/公斤。
在花园社区菜市场,摊主王老板告诉记者,前期由于受天气因素影响,多种蔬菜批发价快速上涨,“从批发市场把菜批发回来,除去销售过程中蔬菜被冻烂、被挑拣的损耗外,零售价格肯定会比往常高,有时候至少得翻番才能有利润”。
商务部及农业部的数据也记录了菜价上涨的轨迹。商务部监测显示,入冬以来,我国各地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去年12月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24.4%,牛肉和羊肉批发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6%和2.4%。1月7日至1月13日,商务部监测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周涨1.2%,比去年同期上涨5.7%。
农业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08.95,比上周五上升1.35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10.89,比上周五上升1.93个点。蔬菜价格方面,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29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4%;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平均价格为4.92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3%。
涉及多重因素
山东作为蔬菜生产大省,省内的蔬菜价格波动可能引起全国蔬菜价格的不稳定。1月16日,记者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由于近期受冷空气和雨雪天气影响,蔬菜批发涨价明显。当天,大白菜1.5元/千克,与去年同期相比涨40%;黄瓜8.5元/千克,同比涨46%;西红柿8.5元/千克,同比涨60%,芸豆7.6元/千克,涨43%。
谈到近期菜价上涨的原因,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分析认为,除了季节性因素和低温天气造成供应减少及成本增加加剧菜价上涨外,我国物流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测算,我国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至6个环节,包括农民——收购商——产地批发市场——运输——销地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或农贸市场,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至10%。这样繁冗的流通环节不仅会造成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过大,而且每个环节的成本上升都会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拉升农产品价格。“目前流通环节成本约占菜价的一半,由于流通环节多,菜价一旦涨起来,短期内要降下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表示,从长期来看,菜价总体是要上涨的,随着耕作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工劳动费用的增加,蔬菜价格将随之拉高。除此之外,蔬菜还有其特殊性,由于生长周期长,其收获后的价格很难预测,再加上普遍缺乏合理种植指导,容易造成供需不均,导致价格上涨。
来源:中国消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