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解说:
高耸的烟囱,浓密的烟雾,流淌的钢水,轰鸣的机器,这是去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既展现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揭示了工业革命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早先因为人们还沉浸在工业发展带来的喜悦之中,所以时常被笼罩在雾霾之中的伦敦,还经常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浪漫的象征。直到1952年12月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才将沉醉在工业革命胜利中的人们彻底唤醒。
画面提示:1952年新闻
解说:
不仅让船只无法出航,它其实让每一个人都很不舒服。
解说:
从1952年12月开始,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亲历者:
大雾到处都是。
很刺鼻,又脏又黑。
房间里都是灰蒙蒙的。
那天晚上,大雾非常浓烈。
解说:
当年,伦敦城里的大部分戏院都停止了演出,因为观众根本看不见舞台,市内的交通也基本瘫痪,因为警察要打着火把才能指挥交通,而在城郊的很多农场,农民还给牲畜戴上了口罩,以防止中毒。
画面提示:1952年新闻
解说:
大雾让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慢了下来,让能见度变得非常差,非常危险,人们不仅头疼怎么去上班,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回到家里。
解说:
由于交通系统基本瘫痪,很多人选择步行回家。梅里特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梅里特:
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就开始呼吸困难,在晚上,我听见我妈边在敲隔壁的门,边在大叫寻呼帮助。
解说:
梅里特的父亲在不久后,便因为肺病去世,享年42岁。根据记载,在浓雾弥漫的四天时间里,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一位参加救援的医生回忆到,他曾经想把一个患者送到医院救治,但是医院里因为大雾来就诊的人太多,所以根本无法收治。 来源: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