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存在侥幸心理。不管陈力还是他背后那张看不见的利益链,都认为,这是十五六年的历史旧帐了,当事人很多已经离开,很多人不愿意“卷进是非”,很多人不敢主持公道,几乎没有人能说出真相。加上陈力已经“花钱封口”,尤其是有“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的法律程序”,也就是西安中院和省高院的审判法官作强大的后盾,谁都不用怕。所以,尽管社会舆论铺天盖地,陈力一杆人等,依然高枕不忧。
三是“法治”与“人治”的可分离性导致了执法弱化。正常情况下,法治与人治统一,执法顺畅,社会稳定,人民和谐;而一旦遇到“异己力量”,人治就会与法治分离,失去了公正、公平的执法者就会扭曲法律,歪解法律,甚至于践踏法律。司法腐败是反社会的、颠覆性的“洪水猛兽”。这是以公序良俗为愿望的社会经常充满危机的祸根。西安市木材总公司国有资产流失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司法腐败,这起案件就不会发生。
四是最高法院与中级法院的司法距离太大,也就是“鞭长莫及”,难以直接纠正西安市中级法院的错误。这起案件经过了西安市中级法院一审,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而且骗子赢了官司——陈力私吞国有资产行为在陕西已经走完了法律程序,利益集团早就形成了攻守同盟,如“铁桶”相似。高高在上、远在天边的最高法院就是发现了问题,由于空间距离、层级距离等原因,几乎没有力量打破已经形成的“地方保护势力”。这也就是该案发生这么长时间了,迟迟得不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西安市木材总公司广大职工的觉醒,随着国家保护国有资产力度的加大,这起被人为操作成民事案件,表面上的拆迁安置纠纷,实际上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逐渐为更多的网民知晓,为申张正义提供了基础。腐败越是张狂,越是邪恶,其暴露就越充分。腐败黑网结成之时,就是正义之剑出鞘之日。有几句民间俗语说得好:“纸包不住火”;“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别看现在张的欢,就怕秋后拉清单”。我们相信,这起国有资产流失案,在中纪委、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下,终究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正义不会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来源:廉政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