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段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2年,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尖锐地”刺激公众的神经,然而,对于热议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多少人询问过它的真假,有多少人追溯过来龙去脉,又有多少人探寻过其中的科学真理?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发布“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结果显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食品安全”成为2012年最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然而,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不乏人云亦云,哗众取宠,盲目炒作之人。以致于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无以应对;假的食品安全事件混淆视听,兴风作浪,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食品安全”,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双求真、科学的慧眼。
真真假假1
“老酸奶”“毒胶囊”罪在工业明胶
2012年4月9日,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而且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哪天你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的肚子了。”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影响甚广,包括修正等一众著名药企均成涉案公司,一时成为舆论激烈声讨对象。2012年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老酸奶”“毒胶囊”的问题,都出在不法厂商使用了食品里不能用的添加剂工业明胶。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当即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查控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产品,有关检查检验、查处工作以及打击犯罪的情况,也都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毒胶囊”有政府部门、也只能是政府部门替公众管控。
那固体的“老酸奶”、果冻等含有明胶的食物从此一点都不要再沾了吗?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张赞解释说,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天然的增稠剂,并且无毒无害,酸奶和果冻中添加的明胶必须是食用明胶才是安全的,只要是合格的食品用增稠剂,安全性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你嘴馋的时候偶尔喝点固体酸奶和果冻也未尝不可。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