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井剑国提供的数据,说明了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粮食增产中的巨大作用:小麦主产大县2012年高标准粮田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在1100~1200斤,比全省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以镇压、中耕、追肥、综合防治为重点,争取壮苗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2012年底的大雪过后,在鹤壁市钜桥镇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洪志,为该镇刘寨村村民讲解小麦越冬期注意事项。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土地生产率,带动种植业效益的提高,实现单位面积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河南省实施的高产创建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通过高产创建,促进粮食产量单产、总产再创新高。
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是专家的实验产量,毕竟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如何将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河南省以高产创建为平台,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率先推广适播对路品种、落实抗灾增产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用鲜活的教材让农民看到科技的力量,学会增产技术。
以全国5个粮食整市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的鹤壁市为例。2012年10月2日,省农业厅组织玉米专家组成测产验收组,对该市5个县区39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1431.2斤,是全国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市玉米平均亩产最高纪录。
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着河南省以高产创建作引领,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契机,使粮食产量连续9年创新高。
“九连增”只是起点
十八大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目标,放在首位的依然是粮食安全。
高起点上增产会更加艰难。站在粮食“九连增”的台阶上,如何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粮食生产新增优势、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
新年后上班第一天,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汤其林在下乡调研中,与村干部、种粮大户、农民发生了一场有关“粮食”的对话:
工业用地、城镇化争地,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难度越来越大。怎么办?——全力挖掘单产潜力,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
水越来越少,种子、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咋让粮食持续增产?——必须改变粮食生产的增产方式,探索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新路子。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