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粮油业将成大企业竞技场 央企崛起门槛抬高


时间:2013-01-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粮油业将成大企业竞技场

  胡军华

  原本几乎没有门槛的粮油加工,将成为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当,大企业将有更多发言权。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粮油业是门槛很低的行业,只要出现赚钱的机会,马上就会引来众多的跟风者,导致粮油行业加工产能普遍过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显示,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83万个,如果加上规模以下的粮食加工企业,企业的数目将更为庞大。

  门槛抬高

  综合业内人士消息,具体来看,在大豆压榨领域,大豆年加工能力估计已经超过1亿吨,约有一半的产能过剩;油菜籽领域,全国年加工能力约为4000万吨,而中国油菜籽产量只有1200万吨左右,约有70%产能过剩;稻谷、小麦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也有约60%或者40%的产能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量粮油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加工产品的品质不高甚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形屡有发生。以地沟油为例,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仍然无法禁绝,正是由于一些粮油企业受巨大的利益诱惑,一再铤而走险。

  但是大的环境形势在变化,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认为,近年来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粮油加工企业必须保证粮油的质量和健康,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要尽可能将上游的产业链环节控制在自己手里。粮油加工的上游包括种子、化肥、种植、收储等,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与一些种子公司合作培育品质优良并且性能稳定的农作物种子,再与优质产地的农民及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统一种植选定的种子,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耕种农作物。

  一直以来,科研都是粮油加工业的“短腿”。2010 年,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国内基础研究薄弱,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粮食加工业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大多处于仿制阶段,科技成果储备少、转化慢,产品技术含量低,高品质产品少,制约粮食加工产业升级。

  此前,中粮集团宣布投资32亿元建设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而益海嘉里集团也宣布投资8亿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研发中心,都是希望通过研发营养健康的新产品保持甚至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郭清保说,中粮、益海嘉里都是全产业链的打法,一般企业没有实力效仿,在这个圈子里,小企业将越来越玩不起。


  央企崛起

  在改革开放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扮演了市场主力的角色,国有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并不明显。以中粮集团为例,粮油贸易曾经是该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另一家央企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多数时间里也主要是从事大豆的进出口贸易,粮油加工企业则是这些央企的下游企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