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推广体系,全国农垦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场99个,“三品”品牌认证1866个。率先在全国开展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场创建工作,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核心区全面展示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推广,以点带面辐射区发展。目前,全国农垦已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616个,成为各地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窗口。
项目带动建体系
农技推广需要人的作用,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就要借助工程和项目的集成推动。
今年入冬以来,在银装素裹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出现一个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这些是我们推广节水灌溉项目而建的蓄水池。”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特泥河农牧场场长张绍勋介绍,目前,他们已建水池7座,铺设输水管道13.9万延长米,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
可别小看这些“节水湖”,它们连着更大的工程,那就是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十年九旱”的呼伦贝尔垦区,正是通过这些项目的带动,把多项节水灌溉科技集成创新,在免耕播种机上安装了滴灌深埋机和浅埋机,解决了免耕条件下无法铺设滴灌管的难题。今年,特泥河共完成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1.1万亩。到2013年春季可进行节水灌溉种植面积约3.6万亩,抗旱能力必然增强。
对项目带动感同身受的还有江苏省云台农场场长刘卫华。他告诉记者,2006年至今,农场累计投入到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达750万元,已成功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10个。正是这些项目的带动,农场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100%,秸秆还田达100%,农业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等得到广泛应用。
如今,从白山黑水之间到杏花烟雨江南,从塞北河套平原到椰林片片的海南,以各类农业生产项目工程为抓手,全国农垦系统正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测土配方等农业科技,不断完善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配强配齐专业科技人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