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财政风险
赤字安排扩大的另一面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2010、2011两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超收收入较多,结转下年的资金也相应宽裕,因此,财政赤字安排由2010年的1.05万亿元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8000亿元。
但是,2012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大幅放缓,超收收入由2011年的1.4万亿元骤降至3000亿元,可结转下年的财力明显不足。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表示,由于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趋势明显,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支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收支矛盾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渐显露出来。”李勇说。
基于财政风险的考虑,一些财政专家不赞成大规模提高赤字。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赤字扩大易,缩小难,不能依靠赤字来减少政府支出压力;财政支出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而非总量问题。
但本报采访的另一些专家认为,明年赤字安排提升至1.2万亿后,2.1%~2.2%的赤字率仍在3%的国际警戒线之内,无需过度担忧财政风险。
减税力度或超预期
用于调结构和民生的财政支出不能算是财政扩张,但一些财政专家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赤字所带来的额外可支配财力,多少会有一部分用于投资和减税,从而对经济起到有限的扩张效应。
现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最被诟病之处在于减税的力度过小,随着政府扩大财政赤字,这种情况可能会在2013年有所改变。杨志勇认为,赤字扩大意味着政府会降低财政收入增长的目标,这样就会有助于减轻企业的税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刘煜辉认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结构性减税和缩减政府支出成为改革的两个方向。财政赤字扩大表明明年减税的力度要比市场预期的大一点。刘桓也表示,明年营改增继续扩大试点之后,企业税负动态测算减少的规模将达到1500亿~2000亿元。
刘桓也认为,明年政府会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做一些基础建设投资,往年工程也需要收尾,用于建设的资金也不会太少。
不过,扩张的程度可能相当有限。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虽然市场非常关注政府财政赤字安排,认为赤字安排扩大意味着政府经济刺激的力度会加大。但实际上,赤字安排的大小在扩张经济方面的边际效用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量,而后者在现有巨大还贷压力的制约下,也限制着地方政府刺激经济的财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