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在福州带女儿玩耍。
原标题:新华社连发四常委特稿个人政绩首次凸显
田享华
新华社连续两日推出“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发布了关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的四篇特稿,讲述四人较为详细的学习及从政经历。文章介绍了他们各自的执政理念,从习近平的“中国梦”到李克强的“民为先”,以及张德江的“心系百姓”和俞正声的“多做实事”,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尤其是除关于习近平的特稿外,新华社还播发大量习近平从政以来的图片,包括了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母亲齐心、妻子彭丽媛及女儿的家庭照。关于李克强的特稿也介绍了其家庭情况,夫人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他们育有一女等。公开资料还显示,李克强夫妇都有博士学位,但相关照片仅限于李克强个人。
这一切都让公众觉得新鲜。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浦兴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种做法其实也有针对性,一方面是近年来官民、干群、党群关系出现了疏离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与血肉相连定位有差距的现象,所以最高层通过这种刊发介绍文章和配发家庭照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亲近感。“我对习近平在院子里骑自行车载女儿的照片印象深刻,这说明最高层也在转型。”67岁的浦兴祖坦言,他这个年纪的人都没见过这种方式,“和历史对比,反差较大,效果也很好。”
习近平、李克强:中国梦与民为先
关于习近平的特稿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为题,篇幅长约14000字,关于李克强的特稿以“万事民为先”为题,篇幅则达7600字,两文着重介绍了他们的执政理念。对于习近平,新华社文章引述媒体观点称他“是一位带来执政清新风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人”。并称,他是“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将担当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信念与追求”。
浦兴祖认为,这种传播模式更符合时代需求,因为当下的政治领导人已经不具有毛泽东、邓小平那样极富个人传奇色彩的经历,也不可能再如战争状态形成那种无与伦比的威望与形象。老百姓更熟悉并接受一个从基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领导人,他们每个人的业绩都是具体岗位的具体事务,“这不是领导者个人意愿决定,而是常态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这两篇文章都涉及了港澳台以及国际方面的内容。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谢耘耕教授看来,这是考虑到新领导人在境外和国际影响所致,中国快速崛起也使得全球都对中国的新领导层倍加关注,用这种图文并茂等传播形式,境外人士也更容易了解和理解中国领导人,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颇有好处。
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