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宝还记得从村里“新农保”代办点走出来时的场景:他小心翼翼地把缴费证揣在兜里,一路上手不停地在摩挲着这个小红本的封皮,“过两年就能领到翻好几倍的养老钱了,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刘善宝所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从去年秋季开始,工作人员就到农村挨家挨户地热情宣讲一项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连周末都不休息。起初村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交点儿钱政府就给贴钱,到时候就只等着领钱,真有那么好的事?”
刘善保和老伴儿都是农民,每年下来家里的收入能有四五千元。听了关于“新农保”的政策解释后,他在纸上划拉了两下,如果现在一年交100元,等四年后他60岁时,每年就可以领到上千元的养老金。“有点儿像天上掉馅饼,我们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有保障了。”
在邻居们一窝蜂都办了“新农保”手续后,刘善保心想这么好的政策不能“放过”,又向工作人员打听有没有年龄限制,他想给儿子也办上,但在西安务工的儿子单位给缴了职工养老保险。
“如果办了‘新农保’,城里那个保险还算数不?”乡里的干部让他放心,政府正在研究,很快出台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互相转移的办法。
“新农保”和“城居保”目前已覆盖我国4.59亿人。但与老刘的儿子一样,很多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人都面临着不同保险制度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对自己的权益不是十分明晰。
但可以预见的是,千元的养老金给像老刘一样的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质量的改善,还有农民应有的尊严。
就在本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职保”、“新农保”和“城居保”三大养老保险有望很快实现衔接转换。
“从‘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到‘国家养老’,说明中国正在重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这样评价。
还在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了这样的阐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大家也在思考,农民的尊严来自哪里?除了理直气壮地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外,似乎还有不再看不起病、不再遭遇强征强拆……
在国家大规模建设的进程中,每一次征地都意味着农民要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重新来过。在补偿标准过低的情况下,失地农民沦为困难群体的不在少数。就在今年11月,南京市51万余名被征地农民领到了“尊严卡”,变成了城里人。
为了建设宁连高速公路,从1996年开始,南京的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被征地,十余年里他们每月仅仅能领到80元,今年这个数字涨到了680元。一个村民发自肺腑地对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说,“我们老百姓什么梦都做过了,就这个梦没做过。”这句话感动了季建业,他说,“为了南京的发展,这些农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他们自己生活却没了保障,我们于心何忍?”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