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新华社推出习近平特稿 披露家庭生活细节(4)


时间:2012-12-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他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他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他把村里分配给知青的白面馒头分给乡亲们吃,自己吃糠窝窝。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那时在当地是十分稀罕的,他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尽管学业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下乡来梁家河时,他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离开的那天,全村人排起长队为他送行,很多人不舍地哭了,不少村民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老乡们还送给他一个镶着“贫下中农的好书记”的镜框,表达对他的由衷赞誉。

  离开陕北后,习近平始终牵挂着那里的乡亲们。他先后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翻建了小学。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专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为贫穷老人带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用来提醒上学时间的闹钟。他任福建省领导时,还把身患重病的农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钱支付全部费用。

  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这段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摸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不仅让习近平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

  他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不到16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一度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

  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当一些年轻人开始下海经商、出国留学的时候,他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这个县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刚开始,不少人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县委副书记将信将疑。低调务实的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并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来源:深圳特区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