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习近平重视通过加强世界文化交流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他在2009年同默克尔一起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致辞时提出: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推动世界文化进一步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在2010年访问俄罗斯时,同普京一起步入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共同为俄罗斯“汉语年”拉开帷幕。他在致辞时说,“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心灵因交流而沟通、友谊因交流而加深”。
习近平善于运用中国文化智慧,用真诚坦率、生动风趣的语言来讲清道理,化解疑虑。访美期间,在谈到“没有先例可循”的中美关系时,他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来展示中国领导人的信心和魄力。面对针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质疑,他直率地说,世界各国在人权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还形象地说,各国情况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常说,国与国友好的基础是否扎实,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他曾对随行的外交部官员风趣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外交在于活动,中国外交官要多走出去,广交朋友,深交朋友。
访问老挝时,他专门安排时间会见了老挝前领导人贵宁·奔舍那的后人。贵宁有好几个孩子都曾经在北京居住和学习过。习近平跟他们一起,愉快回忆起少年时在北京八一学校共同学习的情景,还能说出其中的萨马诺当年的绰号叫“小胖子”。大家开怀大笑,萨马诺也很感动:“没想到您还记得。”
访问美国时,他专程前往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到27年前结交的美国老朋友家里,与当年的十几位当地老朋友团聚茶叙,坐在跳动的炉火旁促膝长谈,共忆1985年他率考察团到此访问的情景,并就各自经历、加强地方合作、增进人民友谊等话题聊了很久。
访问俄罗斯时,他特地前往曾经接待中国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小学生去疗养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向那里的工作人员表达诚挚谢意。
访问爱尔兰时,喜爱足球的习近平在球场上展示了“令人钦佩”的“一脚远射”,连同他访问美国时观看美职业篮球比赛,都被媒体形容为“极好地传达了亲和的形象”。
……
“他成功展示给世界的,不仅是其个人的风范与气度,更是中国的形象与魅力。”国外一家媒体如此评价习近平的外交风采。
“清清白白做人”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不满21岁就担任陕甘边区政府主席,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他从1962年起受到冤屈,长达16年之久,但始终不向逆境低头,还勇于坚持真理,为受株连的同志仗义执言、澄清事实。在“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的初期,他受命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以开明开放、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广东“杀出一条血路”、“先走一步”建立经济特区以及后来的大发展作出了奠基性重要贡献。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也是一位老干部、老党员,已近90岁高龄。习近平非常孝敬母亲。每当有时间陪她在一起吃饭后,他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生活俭朴,在小时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在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领域从事经商活动。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