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眼农民增收
农业如何富有吸引力:经营创新难题待解
邵海鹏
在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之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
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5.75,-0.15,-2.54%)有效供给,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上述四大重点中,保供给、促增收、城乡统筹是过去几年来一直强调的,今年的强调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是首次被提到与前三者并列的高度,这既是政策的创新,同时也突显出在新的发展中,我国农村经济面临新的瓶颈,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实现前三大目标。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在中国小农户经营体制下,如何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给小农户,特别是种粮农民,提供周到的社会化服务,是一道现实的难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昨日在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时表示,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做到“两个加快”:一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是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中国农村的“空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农民脱离农业活动,主要是嫌务农收入太低。要想吸引高素质的农民从事农业活动,首先就需要让农业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认为是偏瘫:它在调动农民方面具有积极性,但是其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却发挥不出来。因此,在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方面要大胆创新。”
徐祥临表示,基于目前中国农业规模偏小的现实,农民要想依靠种植五亩地就获得和城里一年的劳动相同的报酬,恐怕也不合理,因此,必须一方面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使得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这样才能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徐祥临举例说:“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如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建立综合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这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运行体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