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博对贪腐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并非只是以草根为代表的普通网民的做法,微博也逐渐成为纪检监察部门实施行政措施、搜集举报信息的工具。
“中央对于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勇在年初公开表示,今年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工作,发挥广大网友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
微博不仅可以用来反腐,对于公务人员的渎职、越权等行为也可以进行监测并获取举报信息。
今年10月5日晚,一条微博上的信息引起了眉山市东坡区纪委的注意。“东坡区太和镇派出所所长赵丹,酗酒后带领民警暴打老百姓,打成重伤后不顾死活驾车扬长而去!”
东坡区纪委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并于10月7日上午7时56分,在官方微博上发出针对此事的首条微博:“各位网友,关于‘赵丹酒后打人’一事,区纪委领导高度重视,现已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开。”11时34分,东坡区纪委又发布第二条微博公布最新进展:“目前,经区纪委和区公安分局研究,已暂停赵丹的所长职务。调查还在进行中,敬请关注。”
显然,微博已成为了“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之间的桥梁,而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形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群体的青睐与认同。
随着微博反腐现象的日渐增多,出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需要,著名反腐败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也在人民网开通了微博。在她看来,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群众监督是我国目前监督体系中发挥得最好的。据其统计,这几年来落马的官员一半以上是群众监督的结果,“特别是这几年的网络监督,让贪官心惊肉跳。”
当然,群众监督只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多种手段之一,最重要的与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国家的法治建设,林喆也更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去反映官员腐败问题。“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48.8%的受访者认为这一年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没有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公众对于国家加快法治建设的迫切心情。
不过,十八大对于反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