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上海市蔬菜供应到了“冬淡”季节,由于气温低,蔬菜长势慢,菜价上升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双休日静安区的合作社送菜进社区的现场,记者见到来买菜的张阿婆,她非常满意地说,现在蔬菜品种多、价格便宜,真要感谢政府的“菜篮子”工程。
绿叶菜低价,会否“菜贱伤农”?在闵行区华漕镇鹫山村浙林蔬菜合作社的田头旁,来自浙江的合作社当家人郑红卫对记者说:“现在田头价分别是青菜1.2元、菠菜2.5元一公斤,合作社是赢利的,我们在上海种菜好几年了,尝到了甜头,这主要是靠政府的支持。”
为什么在上海吃菜的和种菜的都满意?这得益于上海市政府部门未雨稠缪,努力寻求菜农和市民利益的平衡点,在市民满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菜农的实际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促进蔬菜产销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8年上半年,上海市农委就开始了“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专项课题研究,针对上海市民爱吃绿叶菜,而绿叶菜又无法通过外省长途运输来解决的情况,制定了“上海市发展蔬菜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行动计划,部署、指导“菜篮子”工程,提出上海市要千方百计保证蔬菜的市场供应,也要千方百计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
自2010年10月以来,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和地产蔬菜生产供应实际情况,组织市郊菜区不断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建立新模式,着力抓好蔬菜产销服务,为农民增收和稳定市场供应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形成了长效化的“生产扶持机制”。
一是推进设施菜田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30.3亿元,新建设施菜田近21万亩。二是完善农资综合补贴。2008年开始实施蔬菜农资综合补贴,对10亩以上规模化生产面积每亩补贴60元;2011年将补贴范围扩大到2亩以上,补贴标准从每亩60元提高到每亩76元;2012年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亩90元。三是新增绿叶菜种植补贴。2011年开始设立“夏淡”期间种植绿叶菜专项补贴,重点支持淡季绿叶菜生产,市级财政每亩补贴80元。四是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将市级财政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的50%用于扶持蔬菜产销合作社,2011年扶持蔬菜合作社43家,资金达到1500万元以上。五是开展标准园创建。“十二五”期间引导市、区县两级各创建150家蔬菜标准园,市级财政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市级蔬菜标准园每个奖励50万元。
通过对合作社和标准园等规模化基地的支持,不断提升组织化水平,稳定生产面积,促进产销衔接。
另外,上海市还实行了区县长负责机制、考核奖励机制、价格保险机制、安全监管机制、信息监测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保证蔬菜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2010年11月,市政府与9个郊区县以及光明食品、上海实业两个企业集团签订了《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同时市农委、市财政联合下发了《上海市地产绿叶菜上市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对市郊蔬菜生产区县及有关单位承担的绿叶菜计划种植面积和计划上市量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为保护菜农种植绿叶菜的积极性,探索通过农业保险保障菜农的基本利益。从2011年起,上海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冬淡”和“夏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中充分考虑前三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因素,用“蔬菜价格涨幅”替代CPI价格指数,使理赔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保淡绿叶菜价格保险项目为稳定绿叶菜淡季供应、保障菜农基本利益和完善价格调控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