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就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达成双边协议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中国政府也优先给予了新西兰进口产品特别优惠政策。例如,受惠于《中国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进口奶粉中80%以上来自新西兰。未来,中国广阔而强劲的消费市场将使新西兰众多出口产品受益,包括乳制品、葡萄酒、海鲜、牛羊肉等都将成为新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当然,此项投资的成功,正是向新西兰在华投资企业传递的一个积极信号,意味着恒天然等新西兰大型企业在华的任何投资,将不会受到政策方面的干预。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深化改革的发展阶段。伴随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要着力满足本国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食品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目前,继大豆、玉米、小麦之后,中国也开始大量进口大米。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将增长4倍,达到创纪录的25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除粮食作物外,乳制品、肉类、水产品等进口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正极大地刺激进口食品的消费需求。而海外农牧产业普遍具有产品品质高、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长期来看,受本国资源禀赋条件所限,未来我国的农牧产业增长将愈加艰难,海外农牧产业布局势必与国内需求形成有效互补。而且,伴随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工业产业不景气,而农牧产业普遍具有抗经济周期、抗衰退等特点,经济放缓促使大量国内资本转向农牧产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农牧产业的步伐势必加快。
最近有消息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中国制造业在11月出现7个月来最快增长,这进一步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反弹。而出于对美国“财政悬崖”和欧元区经济衰退的担忧,国外政府、生产商、投资者,甚至民众都将更加关注中国经济,相信这将为中国资本海外布局,全面合作,减少障碍。宋亮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