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奋进中国·十八大精神在基层)题:东中西部话小康——中国百姓的共富梦
新华社记者 廖翊 孙洪磊 禹志明 夏鹏
《诗经·大雅·民劳》有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辞海》释义“小康”:生活宽裕,安然度日。
党的十八大庄严宣告:“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中国人数千年的小康梦,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近身旁!
天津市民:公平快乐,比豪宅豪车幸福
“我的日子算是小康了!”天津市和平区怀远里小区谢克勤大爷日前对记者表示,“我退休17年了,退休工资不高,基本能满足生活。有劳保、医保,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社区文化生活也很丰富。”
对于这些年天津改造旧楼区,解决老式居民区防盗门、暖气、自来水等老问题,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等,谢大爷觉得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方便了市民生活,给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觉得温暖。对于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老人有自己的看法。
“生活和物质上的富足,并不一定是实现了小康,一定要有精神的小康,让老百姓享受更公平、快乐的生活。这样即使没有豪宅豪车,也会感觉到日子的满足和幸福。”
老人特别强调,社会存在的收入不公平现象,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拿我来说,退休越早,工资越低,有时想起来心里不太舒服。”
“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国家要富裕,国富才能民强,老百姓才能更幸福,生活才更有保障。”谢大爷最后说。 赣南农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桥通路通奔小康
这是记者近日在江西南部的采访见闻。
镜头一: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正桂村,土坯房改造现场。
63岁的村民李敬东:“这几年,我们村修好了登山道,正在修环村道,第一批土坯房改造快完工了,36户人家春节可以搬进新家了。村里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家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什么叫小康?我觉得,基本生活有保障了才叫小康。”
老人勾画村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