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学政 通讯员 方萌 王裕丰 发自湖北武穴
走进武穴市花桥镇饶垴村的整治现场,两台长臂钩机轰隆隆地填挖土方,村民们顶着烈日正在拔草清垃圾,小组长一趟趟用小车转运垃圾,看着用竹子围起的篱笆,初具规模“四小园”,古朴自然,颇有一种“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感。
据了解,今年以来,花桥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多方参与、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突出创建示范带动、循序渐进打造的基本原则,将乡村振兴“达标村”整镇推进工作作为全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强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把好顶层设计方向盘,推动谋篇布局“活”起来
花桥镇党委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达标村建设工作,5次修改《关于开展乡村振兴“达标村”整镇推进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将村级垸场整治、“四小园”建设、村级化债以及“六清两改一绿一建”等作为工作重点。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统筹谋划、班子成员“挂帅”、全体国家干部参与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1个专项指导小组,对41个村(社区)进行责任包保,同时将扎实开展乡村振兴“达标村”创建整镇推进工作作为第二季度干部考核重要指标,并纳入全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重要内容。
瞄准党建引领发力点 ,推动基层堡垒“强”起来
用好平台,全域推动。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提升”思路,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红色引擎”,以垸场整治和“四小园”建设为突破口,充分用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垸子夜话”、党群议事站等平台,与下基层察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结合,推行干部常下乡、党员常学习、群众常集中的“三常”工作法,将工作抓在日常,推动全域创建。
完善考核,争先促改。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把星级考核内容与乡村振兴目标有机结合,切实推动村级党组织争优创优,全力筑强基层党建堡垒。5月21日,镇党委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达标村”整镇推进工作第一阶段现场拉练、现场评比,并对排名前三位的村予以奖励,有效营造全镇“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率先垂范,党群合力。镇党委书记王亮躬身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创建村调研指导,切实发挥“带头人”作用;全体国家干部紧跟号召对驻点村进行“一周一指导”,保障乡村振兴达标村建设好政策落实落细落地;120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建设任务,自发投入到“垸场整治”行动中,累计拆除旧厨房、旧厕所和老旧危房共500余间,全镇120个自然垸组面貌焕然一新。
找对群众工作突破口,推动村庄环境“美”起来
“这垃圾桶上有分类的,来来来,我教你”,自开展垸场环境整治以来,刘六西村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治理的闭环链条,不断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保意识更高了,村庄环境更整洁了。
“我是洋西港村二组村民,垸里搞整治,这是好事!大家都自发出钱,我在外赚了点钱,支持一万!”洋西港村在外乡贤陈某为村级建设捐资一万。洋西港村党支部书记刘辉华骄傲地说道,“群众工作做好了,群众自发参与,村庄自然就美了”。洋西港村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研究部署乡村振兴达标村创建工作,研究制定了村两委统筹协调、小组长包组、党员包户、户主自筹自建的工作方案,并召开村组会议将二组作为试点重点开展创建活动,同时组织各小组村民代表观摩学习试点成效做法,进一步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动村民自主改造居住环境。
自创建工作以来,花桥镇坚持政府引导、村(社区)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村民、乡贤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多方参与、多源筹资,保证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千篇一律,各村(社区)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华丽蜕变。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下一步,花桥镇党委、政府将从镇情实际出发,结合资源优势,持续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让全镇各级党组织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