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7月3日讯 在建党98周年之际,富顺县隆重举行“七·一”歌咏大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授牌仪式。活动中,县四家班子领导和15支由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代表队,饱含深情的先后演唱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讴歌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业绩;县委书记邹登权,县委副书记、县长曹友良分别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授牌、为4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授旗,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作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富顺县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世友表示,在继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传统教化、典型感化、文化润化“三化活动”的基础上,该县今年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积极探索,推出组建一个中心、搭建一个平台、提升三化活动、 打造四大基地、落实五种形式的“11345”模式,确保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务实新颖、旗开得好。
“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扎实推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推进组组长孔燕介绍,该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鲜明主题、有制度机制、有活动载体”的标准,强化统筹协调,充分整合人员、资金、平台等资源,努力将该县实践中心建成为县级样板实践中心,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组建“一个中心”统筹指挥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上落实专门场地并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牌子。中心的定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成为“统筹指挥、引领示范、理想信仰、移风易俗、群众帮扶、文化活动、节日记忆”的中心。
搭建“一个平台”有效管理
建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网络平台,动态化反映中心和乡镇各所、村(社区)各站开展文明实践的情况,对各项文明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提升“三化活动”助推文明
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大力开展文明实践,结合本县实际深化“三化”助推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让传统教化培育时代新风、让典型感化引领时代新风、让文化润化彰显时代新风。
打造“四大基地”丰富内涵
打造政策理论宣讲基地。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学习、研究、宣传政策理论和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作用,举办专题学习班、论坛、讲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围绕重要政策、理论,结合富顺实际和受众需要,编写通俗易懂的学习材料,推出一批图解、微视频等新媒体作品;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师团,建立全县理论宣讲人才库,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组织党员干部到党员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提升党性修养,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依托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资源阵地,以实物、实景、实例为载体,组织开展祭英烈、瞻仰宣誓、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活动,为文明实践注入红色基因,引导群众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做发扬革命传统精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者。
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充分发挥县青少年宫思想教育、课外培训、寓教于乐的功能,组织开展夏令营、游学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开展科普培训、科学实验、交流展览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创新创造能力;针对各年龄段青少年设计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充分利用舞台剧场,通过才艺展示等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展现青春风采;开设丰富多彩的艺体课程,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策划富有创意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舞台剧等活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青少年需求。
打造群众生产生活基地。依托本县红谷、远达等优秀民营企业,建立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以优秀企业家代表的人生经历为背景,生动讲述创业历程和创业成功后反哺家乡、回馈社会的感人事迹;组织开展党性教育、企业文化、技能竞赛等活动,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创业指导与培训,提升农民工队伍技能素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2-3个综合性文化广场,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场地基础设施,增设固定舞台、体育器材、宣传橱窗、LED显示屏等,循环播放文明教育专题片,投放精神文明公益广告,组织开展主题文艺汇演、广场舞、运动会、艺术展览等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行业引领示范作用,更好的方便群众、服务患者,助力脱贫攻坚;设立健康知识宣传走廊,印发健康宣传手册,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完善县人民医院公众号、富顺眼(民生服务县医院版块)内容,方便群众预约挂号、查看检查报告,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医务志愿队伍,开展就医咨询,提供就医引导,帮扶困难群体;大力开展义诊活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
打造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富顺文庙举办开笔礼、成人礼等活动,以“礼”为规范,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引导群众知礼仪、重礼节、守秩序、讲道德,使文明礼仪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自我行为习惯;以爱国、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题,通过讲、诵、写等多种形式,举办系列国学传承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县档案馆地方历史展厅、伍松乔书屋等为载体,坚持向社会免费开放,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题内容,方便群众了解富顺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组织各学校参观展厅,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有形化、大众化。
落实“五种形式”鲜活实践
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所思所想,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重点做好“讲、评、帮、乐、庆”。
“讲”,结合党员教育、道德讲堂、法治讲堂、创业培训等活动,充分调动各领域专业人才队伍的力量,大力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法治、讲科学,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生产技能。
“评”,结合“最美教师”“道德模范”“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组织群众对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评议,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帮”,结合节日慰问、捐资助学、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上门走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困难帮扶,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引导形成党政关心、邻里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乐”,结合送文化下乡、“寻找醉美乡村”、乡镇文艺调演、农民工慰问演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汇演等活动,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培育“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庆”,结合庆祝建党98周年“七·一”歌咏大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喜庆祥和氛围;常年开展文艺晚会、音乐会、慰问文艺演出、民俗展演等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传统节庆文化。
(文 许鹏 谭英全 肖鹏翔 唐章燕)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