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亮是成武县苟村集镇张口村人,一次意外,让他失去双手和右脚。“出事后就研究如何养活自己。”好强的张恒亮说。2012年张恒亮开始建立网站,吸纳交友、房产、装修等信息,边做边学习“互联网+”政策,并吸纳了60多家单位,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型网站“菏泽便民网”。2013年,他注册成立成武县首家主营电子商务运营和网站建设的公司——恒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山东省电商促进协会副秘书长苏鹏超介绍,像张恒亮这样的专业电商卖家不断涌现。
电商让农产品
“走了出去”
成“互通有无”的平台
引进电商人才
有了自己的团队后,张恒亮开始考虑如何将成武县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他发现淘宝上有些店铺在销售地瓜干,价格比生地瓜高十多倍,立刻来了灵感:能否收购当地农产品进行加工呢?他引进了先进设备,对地瓜和豆角等农产品进行杀毒、烘干,制作成地瓜干和干豆角,使这些农产品的身价倍增:生地瓜的价格为每斤一元,而加工后的地瓜干卖到每斤12元,干豆角的价格也飙升为每斤30元。
随后,张恒亮又找到专业的营养师,将当地的五谷杂粮进行科学、营养的搭配,并设计了精美的包装,吸引了顾客购买。其间,他还注册了“鲁谷香”和“鲁谷园”两个商标。据统计,目前在他的带领下,已有200多名会员开起了自己的网店。2015年,张恒亮培训了700余人,并为会员提供货源。
专业化电商
2016年初,农村淘宝刚兴起,单县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22个乡镇都建立了“为村”平台,分片设置1—2名“村小二”为村民服务。曹庄乡辛滩集村村民王子科因为有过多年电器销售经验,成为该县首批“村小二”。
王子科介绍,为帮助村民尽快接受电商平台,他在村头搭起棚子,宣传、推广电商服务平台。他还到村民家中走访,问生活需求、选购意向及家里种植哪些农作物。
通过3个月的宣传普及,村民逐渐认可了“为村”平台,也对勤快、踏实的“村小二”王子科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将自家的农产品放在网络上销售,村民真正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神奇,电商也开始变得受欢迎。”王子科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农村淘宝和天猫优品都成为了当地很多群众比较认可的商业模式。王子科的电商平台生意也越来越兴旺。如今,他已经开办了两家线上线下一体店,一家以服务网购生活用品为主,一家以服务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
专家建议
山东省商务厅副调研员徐恒飞介绍:“我省农村电商发展较快的地区是菏泽。去年全省243个淘宝村,菏泽地区占了168个。全省36个淘宝镇,菏泽地区24个。”徐恒飞介绍,但就全省的整体发展来看,农村电商发展还是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服务质量以及涉及面较浙江、广东等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五月份我到莘县去调研,发现农村电商买家同比增长10%,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可电商。另外,卖家同比下降了50%,但有效卖出数量却上涨了17%,产生的经济效益上升了20%-30%。这说明我省农村电商专业卖家开始不断涌现,他们开始注重专业化和品牌化,而一些小的卖家却逐步被淘汰掉了。”苏鹏超介绍。苏鹏超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型卖家的扶持与指引,最终达到专业卖家水平;多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电商;同时引进更多的人才,带动农村电商发展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模式。
责任编辑:李岩
来源:国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