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乡村振兴看甘孜】甘孜县:打造园林式青稞产业园 涌现数百“高原白领”


时间:2021-11-04  来源:未知 点击:

友西说起自己的工作一脸灿烂 摄影 何刚

11月1日下午6时,在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区内,当地村民友西正和工友们有说有笑地从厂区走到打卡点准备打卡下班。友西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漂亮高挑,在产业园区内,负责藏语解说。“我今年6月份正式开始在这里上班,除社保外,一个月能拿到接近4000元的工资,每周还有一天休息日,我的朋友们经常都给我开玩笑说我是‘高原白领’。”说起自己的工作,友西一脸灿烂。

工人正在包装青稞饼干 摄影 何刚

在青稞产业园区内,像友西这样的“高原白领”还比比皆是。据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区负责人王建利介绍,目前有130余名正式员工,公司均为他们购买了社保,并严格实施上下班打卡和休假制度。待园区二期开放后,园区还将扩招500余名正式员工。届时,数百名“高原白领”将在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区内实现致富增收。

园林式的青稞产业园 供图 青稞产业园区

据悉,青稞产业是甘孜县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该县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青稞产业附加值,实现青稞产品生产加工的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甘孜县立足“创优势,出特色,立品牌,创联动”的核心理念,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并按照相关要求,通过60%园林绿化、40%厂房的模式建设集“收购+加工+存储+展览”为一体的园林式青稞文化产业园。

产业园区负责人王建利接受采访 摄影 何刚

王建利算了一笔账,当地青稞市场价是1.5元/斤,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区的收购价是2.5元/斤,高于市场价如此之多,手有余粮又愁找不着地儿卖的的村民们,何乐而不为呢?

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内的青稞加工厂生产线 摄影 何刚

事实也确是如此,去年10月园区投产以来,截至目前,格萨尔青稞产业园区已收购青稞500万斤,实现群众增收1000万元左右,生产销售青稞产品近1400万元;并长期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30余人,为助力甘孜县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人在生产线上分拣青稞饼干 摄影 何刚

据悉,整个园区分为3期打造,一期主要是青稞产业园,其中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由青稞制作而成的饼干,共5类;第二条生产线,则是将青稞润麦8小时后,进行炒制,再通过7道石磨,将青稞变为当地村民们熟悉的食物糌粑,由如此工艺制作而成的糌粑,口感细腻、香气扑鼻,深受甘孜县及周边区域的老百姓喜爱。

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内的格萨甲波文化博物馆 摄影 何刚

到2022年,园区二期上万平米商业街+格萨甲波文化博物馆与三期山泉水厂+牛奶制品厂将全面开放,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3365.6万元,实现年纯利润3515.7万元,惠及全县179个行政村,8490户农业户42119人。

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一角 摄影 何刚

值得一提的是,三期的山泉水厂和牛奶制品厂同样是采用60%园林绿化、40%厂房的建造模式,园林式产业园区必将成为甘孜县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青稞产业园外景 摄影 张黎萍


来源:未知

 


文字友情链接
中华发展报道网 公道网 河北企业网 法讯网 民间文化艺术 汽车总网 时代纪实 时代中国 冒个泡网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3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