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新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大会,发出举全市之力建设“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的动员令。按照规划,到2017年,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将实现区域结构转型、产业提升、品质提高、生态改善、生活改变、面貌一新,示范引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
建设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是省委、省政府支持阜新突破发展的省级重点工程,是阜新在推进转型振兴关键时期迎来的一次重大机遇。示范带始于彰武县章古台镇,终至清河门区,总长约180公里,宽约20公里,涉及两县5区47个乡镇、455个行政村,85.7万人。工程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水利、电力、路网以及通信、气象、水文等基础条件,建设七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粮油、果品、设施和畜牧四大产业。
据介绍,整个工程建设周期为4年。据估算,示范带建成后,将实现总产值138亿元,拉动二、三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示范带内乡镇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农村集体经济将实现翻番增长,带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1.1万元,示范带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1.7万元。全市生态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森林覆被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
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不但对阜新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而且对阜新在新一轮“突破辽西北”战略中实现率先突破、加速转型振兴具有重大意义。示范带将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标准提升、整合优化、新项目摆放,将节水滴灌、生态建设、机械化作业等工程向此区域集中,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扶贫开发等统筹推进。
为加速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阜新市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出、梯次推进,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以科技为先导,打造品牌,整合集聚,改革创新和生态效益优先“七大原则”,全面组织动员,加快土地流转,开展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坚持部门联动,大力宣传引导,加强监督考核,全力推进土地流转等资源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使之成为阜新大地上的一条生态带、经济带、致富带,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沈阜产业带上的一条金色走廊。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