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菜篮子”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菜农。菜价低了,菜农没有种植积极性;菜价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如何既让城里人获益,又让菜农高兴?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断健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菜篮子”保险,发挥保险“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避免价高伤市民,价低伤农民,将菜价稳定在一个农民有积极性、市民能接受的水平上,对“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助农增收具有积极意义。北京、上海、广州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的大城市,保障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尤为重要。近日,记者对这三个城市开展“菜篮子”保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今天起本报对这三个城市的做法陆续报道,供各地借鉴。
曹学义是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8000多头,同时又是义宏利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曹学义从1993年开始养猪。这些年,猪价的起起落落让他曾几次萌发退出的打算。今年5月24日,曹学义签下了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第一单。养了20年猪的他,有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他“托底”,只要生猪价格一旦低于成本,他就能获得保险赔偿,保证稳赚不赔。曹学义再不用为猪肉价格跟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而担惊受怕了。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这是北京市今年5月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应对生猪价格市场波动的险种,只要存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户都可参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国家发改委每周公布的“猪粮比”为参照。“猪粮比”低于6∶1时,养殖户亏损,保险公司将按保险合同给予养殖户赔偿。
目前,按照约定的生猪出栏体重和玉米价格,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金额为每头1200元,保险费率1%,每头保险费12元。为保护养殖户利益,“猪粮比”平均值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养殖户获得的单头猪赔偿金额就增加2元,1200元封顶。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纳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市区(县)财政累计补贴保费80%,生猪养殖户承担保费的20%。也就是说,依据目前的补贴政策,符合投保规模的养殖户投保每头生猪只需承担2.4元。
北京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养殖户为2013年2月3日至2014年2月2日计划出栏的1000头生猪投保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按照现在的补贴政策,养殖户缴费2400元,政府补贴9600元。在保险期结束后,若保险期间“猪粮比”平均值为5.7∶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30个百分点,每头生猪就可以得到60元保险公司赔偿,1000头生猪共可获得6万元赔偿。
对于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作用,曹学义最清楚,他说:“我养猪20年了,遇到的天灾不多,最怕的是这生猪价格忽高忽低。现在政府帮咱上保险,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市农委的同志告诉记者,生猪价格周期性剧烈波动,不但有损养殖户的利益,对消费者也没有好处。养殖户如果一直赔钱,就会对未来生猪价格持续看低,进而减少存栏量,导致未来市场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际上是为养殖户确立了一个最低收益水平,使养殖户即使在价格过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能够继续留在生猪养殖业而不是退出,从而保持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避免价格剧烈波动。”他说。
曹学义告诉记者,不仅他的猪场参加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作社60多户社员中6个养殖规模2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都上了生猪价格保险。
而让同是大孙各庄镇养猪大户李伟高兴的是,去年,他给两个种猪场养殖的种猪投保,每头保费120元,自己只需拿24元,每头种猪保额2000元,其中一个种猪场投保28万多元,因病损失保险公司赔付110万元。他告诉记者:“有保险,最起码心里有底气。不害怕赔得趴下起不来,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其实,让曹学义们高兴的是,这几年北京养猪的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有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还有能繁母猪险、生猪养殖险和种猪险,基本覆盖了生猪生产的各环节。
除了生猪保险,北京市还开展了露地蔬菜和温室、大棚保险。今年6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小务村19家养殖户拿到了渔业政策性保险第一份保单,保险对象主要涉及区域内经过标准化改造或本身已经达到改造标准的鱼塘。10月份,大兴区又开始试点秋播大白菜价格保险,首批15户农民的86亩秋播大白菜,只要市场日平均价格低于基准价格,这些农户就能获得赔偿。礼贤镇东白疃村宋德旺说:“入了保险,起码保证不赔,种了十七八年白菜,还没像今年这么踏实过。”
现在,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市13个涉农郊区县,覆盖率已超过70%,保障程度超过40%。其中包括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温室和大棚保险以及种猪、能繁母猪、生猪、奶牛、肉鸡、肉鸭、水产养殖保险等多个“菜篮子”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