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工一技傍身,努力打造农民工劳务品牌。现在,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实现了“三高”,即专业技能高、就业层次高、工资收入高,并在国内劳务市场叫响了葫芦岛五大农民工品牌,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日,在北京华鸿机床厂打工的刘利国一回到家就忙活开了,他一边打电话订返回北京的车票,一边帮着妻子收拾行李。刚刚回到家,为什么这么急着赶着回北京?刘利国告诉记者,他是特意请假回来接媳妇上北京的,他已经在北京给媳妇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他工作的厂子里给职工做饭,月工资2100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利国现在是北京华鸿机床厂齿轮车间的一名工区段长,他的主要工作是操作机床,每月的工资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几年前,刘利国还是绥中县大台山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市里刚开展‘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候,我参加了机床操作培训,之后在北京华鸿机床厂齿轮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有了不菲的工资收入。”刘利国说现在的生活很有奔头儿,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葫芦岛市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北京华鸿机床厂,像刘利国这样从葫芦岛农村来的农民工有20多人。刘利国告诉记者,在他们厂附近的几个工厂里也都有来自葫芦岛的农民工,和其他地区打工者不同,葫芦岛的农民很吃香,原因是葫芦岛的农民工肯干、肯吃苦,还有一条最关键的是葫芦岛的农民工专业技能一点都不含糊。
培训让农民工一技傍身
和刘利国一样,近两年葫芦岛市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拥有了一技之长,并凭借着这一技之长过上了好日子,而这正得益于葫芦岛市不断深入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没技能的,只能去站大岗;有技能的,才容易就业,才有高报酬,才有发展前景。”采访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葫芦岛市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依托锦西工业学校、葫芦岛市城建职工培训中心和锦化化工技校等学校、教育中心,建起了以高技能专业为重点,面向全市农民招收学员的市级“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依托各县(市)区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及石化企业培训学校,建起了县区级培训基地,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优势专业培训。目前,这些培训机构培训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培训能力也越来越强,培训项目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气焊电焊、驾驶与维修、服装加工、餐饮旅游、社区服务、商业营销等12大类60多个工种,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尽管今年的前10个月的一些相关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年葫芦岛市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求给农民工开设的培训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然而师资、技术、设施以及实习场地的不足,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带来了一连串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全市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联合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兴城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根据区域内服装企业集中的优势,与各服装企业联合,开设了服装剪裁等各项专业培训课程;建昌县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依托本县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心和建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施全、师资力量强等优势,开设了电子电器、驾驶与维修、商业营销等培训课程。同时,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葫芦岛市还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新办法,比如,与用人单位合作,由用人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和操作指导教师,根据用人需要分工序直接进行培训;或是先考察劳务市场,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后,根据订单组织定向培训等等。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农民工培训与市场脱钩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参加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据初步统计,经过培训的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率在90%以上。
品牌让农民工炙手可热
“现在,葫芦岛市培训的农民工有‘三高’,那就是专业技能高、就业层次高,工资收入高。”这话不是葫芦岛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说的,而是一些用工单位说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对葫芦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出来的农民工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葫芦岛市凌锋汽车维修站的经理谢志贵说,今年5月份,他们维修站招进了三个农民工,刚招聘来时给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他都觉得自己有点亏,现在,这三个农民工都过了试用期,没等他们张口,谢志贵就主动给每人每月增加了500元。这是为啥?谢志贵说,是因为这三个农民工都有一手很好的修车手艺,他觉得给每人每月增加了500元,能留住他们给自己打工就是值!
同样,葫芦岛农民工响当当的品牌也赢得了许多外埠企业的青睐。一些经常到葫芦岛市劳动力市场招工的外埠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之所以经常到葫芦岛来招工,除了看中了葫芦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往从葫芦岛招到的农民工都特别能干、实干。
如今,葫芦岛市在国内劳务市场叫响了五大农民工品牌——龙港、连山的电气焊;兴城的缝纫工;连山、兴城的机床操作,建昌的礼仪和餐旅服务;绥中的果蚕技术管理。这些劳务品牌已经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地的劳务市场创出了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相关专业的农民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葫芦岛市能在国内劳务市场叫响这五大农民工品牌,除了葫芦岛市具有较为完备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外,还有就是葫芦岛市在农民工培训上,瞄准了高技能专业和高层次用工岗位,打造品牌化优势专业的结果。
对接让农民工就业有路
为了让农民工及时就业,葫芦岛市还集中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劳务对接活动,大力开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一方面开展网上对接。通过互联网,把企业用工信息和农民工求职信息发布出去,使用人单位与农民之间实现“零距离”的对接;积极与省内其他兄弟城市开展网上信息互动活动,通过介绍葫芦岛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展示劳务品牌,寻求劳务合作伙伴,签订劳务用工合同,与其他城市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用工单位和求职的农民工搭建更广阔的对接平台。另一方面请进来现场对接,组织市内外的用工单位和企业直接到市县区和乡镇召开农村劳务对接会和洽谈会。在今年葫芦岛市举办各级用工洽谈会上,先后有来自北京、沈阳、锦州等外埠的企业来葫芦岛市招聘农民工,而市内一些企业更是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许多农民工不出市,就找到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
维权让农民工后顾无忧
农民工输出的队伍虽然庞大,可依然是弱势群体,葫芦岛市没有把他们丢掉不管,而是以为农民工维权为重点,实行全程服务,解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单拿建昌县来说,建昌县共有59万人口,农业产业劳动力人口32.5万,每年有剩余劳动力20万人,全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自发劳务输出就有10万人之多。鉴于该县劳务输出人口较多,无法掌握其动向,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于落实的实际情况,建昌县劳动保障部门印制了10万张《辽宁省建昌县劳务输出维权服务卡》,通过各种渠道分批次发放到了外出务工的农民手中,并建立发放实名制档案。“维权服务卡”维权内容较多,功能实用,包括: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劳动维权、纠纷处理、失业人员求职登记、提供就业信息等。持有维权服务卡的农民工,如在外出务工期间发生劳动纠纷,通过拨打维权服务卡上的电话号码,即可立即得到建昌县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的维权服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几年,建昌县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每年都会通过维权服务卡,为在北京、沈阳等地务工的农民提供维权服务,使维权服务卡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的“贴心卡”、“保护伞”。
和建昌县劳动保障部门一样,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留得住、干得好、权益有保障,葫芦岛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帮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建立健全各种维权机构,帮助农民工解决子女入学、工资待遇、医疗、居住、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一举措,既增加了葫芦岛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也有力地促进了葫芦岛市富余劳动力的输出转移。打造农民工劳务品牌,让农民工跳出了垄沟,竞相当起“蓝领”,同时也让葫芦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