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抢占秋粮增产制高点


时间:2013-11-08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2008年,农业部全面启动高产创建,在技术集成推广、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标杆性项目,今年秋粮在极端天气考验下仍然夺得丰收,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居功至伟。

  高产创建示范区整体规模大、起步高,为粮食增产夯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高产创建实施6年,资金规模从1800万元增加到20亿元,形成了覆盖粮棉油糖主要作物,整市、整县、整乡、万亩片多层次推进的格局。比如山东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等多地,还创造性地将高产创建由片到区、由点到面延伸发展,实现了一批几万亩、十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大方。

  10月中旬,记者在山东省齐河县农业部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里看到,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成,部分地里的麦苗已能看见绿芽。说起刚结束的秋收,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介绍了当地高产创建情况。“我们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规划了50万亩高标准粮田,20万亩整建制高产创建核心区,设立了‘玉米千亩吨粮田’,各乡镇也正在规划建设3~5万亩的‘大方田’。”

  科学规划是确保高产创建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搞好创建规划,全国各地高产创建示范区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示范区规划建设。在齐河县,政府部门专门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和县农技人员一起对全县粮田进行了深入调研,进行科学规划。“在整体布局上,全县110万亩麦田规划了70万亩高标准粮田,设立了20万亩高产创建核心区,在各乡镇积极开展3~5万亩‘大方田’建设,建立了‘玉米千亩吨示范片’,以此带动全县百万亩粮田实施整体高产创建。”齐河县农业局局长崔洪亮自豪地说。

  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先进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粮食高产创建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运行机制上,各地高产创建由过去单纯的部门行为转变为由行政牵头、部门为主、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格局。

  在齐河县,政府专门制定印发了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对高产创建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责任落实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各乡镇也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万亩县长指挥田和千亩乡镇长指挥田,县、乡、村层层签订了高产创建责任书,落实了高产创建责任制,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乡镇建立一处十亩高产攻关田、一处百亩高产示范片、一处千亩乡镇长指挥田、一处万亩高产示范方,切实做到规划科学、专人负责、方案具体、目标明确。“齐河县和禹城市两地高产项目区里的路、沟渠、桥我都熟得很,几乎每周都要下来看看。”德州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颜士国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在《齐河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考核办法》上看到,高产创建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县、乡、村层层签订任务目标责任状,对高产创建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的高产创建奖励资金,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在齐河县和禹城市,两地组织了100多名技术专家,遴选了万名科技示范户,组建起以县农业局、乡镇农技站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科技示范户、种粮能手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其中农业部20万亩整建制高产创建核心区内,平均每千亩就有一名技术骨干。

  另外各地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短信平台等新型媒体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如河南省鹤壁市把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高产创建中,整合信息资源,建成了粮食高产创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物联网技术全覆盖。

  高产创建示范区科技增产示范效应最大化

  在新的形势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多种因素的聚合、多种力量的支撑,根本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

  一是分区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从去年10月份开始,农业部率先启动黄淮海小麦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后,今年又相继启动了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东北水稻玉米、西南西北玉米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工作。根据增产技术模式区域特点和技术要求,在24个省选择了48个县率先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同时,将50个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纳入增产模式攻关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高产创建的层次和水平。

  在齐河县,20万亩整建制高产创建核心区内,建立了“玉米千亩吨粮示范片”,全力开展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一是选用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耐密型好的优质玉米良种。二是采用种子、有机肥、配方肥“三位一体”种肥同播技术。三是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化控、统一穗粒肥水管理技术,实现千亩吨粮生产目标。

  二是在全国集成组装了58个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组织育种、栽培、农机、植保等多领域的专家,根据不同区域的种植制度、茬口安排、光温水等条件,形成了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4大区域,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涵盖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域的58个高产高效模式。这些技术模式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并征询了各省农业部门意见,技术成熟、操作性强,体现了高产与高效相结合、实用与先导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特点,增产增效前景广阔。

  记者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根据“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方案”要求,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部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是探索了省际联合、行政科研联合、多方协作攻关的新机制。湖北、湖南、吉林等区域性增产模式攻关牵头省份,分别组织召开了区域协作攻关会,并成立了由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多部门专家组成的协作攻关组。中国农科院也积极整合院内资源,强化院地联合,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

  二是建立了一批攻关试验基地。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组与湖南、江西等省农业部门协作,在湖南赫山、江西上高等地建立了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黄淮海平原砂姜黑土改造攻关项目组在安徽太和、河南舞阳2个试点县分别建立砂姜黑土改良与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核心试验区1000亩、示范区10万亩,取得了实质性的收获。

  三是研发了一批机械装备及配套技术。截至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组开发了水稻育秧新基质,研制出稻田开沟机、切草收割机、田间精量播种机等一批双季稻生产机械化装备,并编写了《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手册》、《水稻机插秧技术知识》等技术材料供其他高产创建区参考。

  四是推广了一批成熟技术模式。河北省邯郸市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85.6公斤,比上年提高30.4公斤。四川省广汉市大力开展油菜“早熟三高”重大技术攻关,全市17.5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86.4公斤,比上年提高4.3公斤。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