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记者穿行在湖南省娄底市的乡间田野,看到的是一幅生动的“秋收秋种农忙图”:这边稻田里,收割机正“轰隆隆”穿梭往返,那边田里已开始移栽绿油油的油菜秧。
一边收获金色,一边播种绿色,这是湖南省娄底市秋冬种生产的一个缩影。
“秋冬生产对农业经济至关重要,同时也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这项工作搞不好,不仅影响当下,还波及到明年,形成‘木桶’效应,影响到三次产业的稳定发展。”该市市委书记龚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素有“湖南工业心脏”之称的娄底市何以如此重视秋冬种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娄底市副市长刘益丈介绍,今年抓实秋冬生产意义极为重大,由于遭受特大旱灾,农业损失较重,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得看今年的秋冬种生产抓得好不好。
处处有示范,农民跟着干
如何把家家户户发动起来抓好秋冬种?以“耕读传家”闻名的曾国藩的故乡——双峰县,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秋冬种模式。
先发动、宣传,给群众算一笔经济明白账、生态效益账。“种一季油菜,每亩成本400多元,种植纯收益500~600元。除此之外,县、乡镇两级财政每亩奖励200元左右,油菜秸秆还可当有机肥卖掉或留着自家肥地。”
锁石镇车田村党支部书记刘大联告诉记者,这样一算账,大伙搞生产便有了积极性。
拓宽渠道、多元筹资,大手笔投入也是该县的一大亮点。双峰县是国家级财政困难县、省级贫困县,今年县财政安排秋冬生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秋冬种植实行统一购种,收获期验收合格后以油菜每亩120~150元、蔬菜每亩150~200元、绿肥每亩50~6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与此同时,各乡镇也加大投入资金,并引导群众筹资6000万元,填补了全县秋冬生产资金缺口。
双峰县抓秋冬种的另一个举措是,采取“领导挂点、部门扶持、干部包村包块”的方式,打造了“一带三区”52个秋冬生产精品示范村。在重点建设省、市示范点的基础上,各乡镇建设一个500亩以上秋冬种基地、一个200亩以上的造林基地,每个党总支建设一个高标准、上规模的水利建设项目,形成“县有精品、乡有榜样、村有看头”的秋冬种生产格局。
农机上阵,省时省劲
对于不少农户来说,“机播油菜”成为今年秋冬种生产的一种新尝试。锁石镇枫稼村的彭光明便是其中之一。
彭光明计划种32亩油菜,目前已移栽了10亩,还有20多亩用机播。他说,以前都靠人工移栽,耗时耗力。2011年他曾因油菜插播延误,收获时正赶上第二年的梅雨季节,导致菜籽霉烂大幅减产。
虽然是第一次采用机播油菜,但彭光明对这一尝试满怀期待,他所在的光明油菜专业合作社今年与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开展合作,在基地内实行机种、机收,带动了162户成员,辐射面积达2620亩。
“针对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偏少的实际,必须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大力推广机械化全程服务技术、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化队伍投入生产,扩大机收、机整、机播面。”双峰县委书记吴德华向记者表示,全县将举上下之力,大干秋冬、全力补损,给今年产量加码、为明年丰收铺垫。
以双峰县为标杆,娄底市各区县秋冬种生产都在如火如荼开展。截至目前,全市秋冬种已下种134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0%,秋冬修投资进度和工程形象进度均已完成2014年水利年度计划的1/4,秋冬养殖填栏生猪和补笼家禽均已全部超额完成。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