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种粮大户说烦恼 粮食丰收愁晒场


时间:2013-10-30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两台大型收割机驰骋田间,5台运输车正在待命装粮。田里农民边收割边装车,在他们喝水间隙,记者跟种粮大户姜勤聊了几句。

  姜勤不仅是江苏省金湖县有名的种粮大户,还是金湖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近两年,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已经有8500亩,成为银集镇规模最大的种植主体。

  “今年天气好,稻子长得壮,你看稻穗压得秆都撑不起来了。我们合作社种的杂交稻已经收割近七成,亩产600公斤,好的地块能达到700公斤,不孬不孬!”

  谈到丰收,老姜自然开心,不过丰收背后也有些许烦恼。

  “今年夏天,小麦也是一个丰收年,亩产750斤,种植规模大,产量也不错,晾晒却成了问题。往年都是等小麦熟透一些,收割后直接卖掉,今年碰上了下雨天,割完没地方晾,最终只能以1.02元每斤的低价出售,一亩地损失近100元。若不及时出售,麦子半干半湿很容易发芽,到时候损失更惨!”

  很多种粮大户都有这种烦恼,银集镇新胜村的耿进连共流转了680亩土地,他说每年自己都得抢收,万一天气不好,没地方晾,辛苦半年,一不留神,粮食就砸自己手里了。以前怕种不好田,现在怕找不到晒场。

  记者走在银集镇小路上,看到的也多是此种景象。小规模农户一家种3~5亩田,可以把粮食晾晒在自家房前屋后,或者村部广场、村间水泥小路上,大规模种植户目前只能找块儿地堆成个大谷堆,不时把谷堆倒腾倒腾以作晾晒,效果不太理想。

  老姜说:“这种困局,除天气原因外,配套设施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社里的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农耕机具有200多台,却没有烘干设备和场地。”

  接受夏粮的教训,老姜已经订购了8台烘干机,每台13.5万元,获得农机补贴后,自己出10.5万元就能拿到手,不仅可以解决合作社8000多亩粮食的烘干问题,还能为其他大户提供服务。

  老姜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稻子收割后直接销售,因水分高、杂质多,价格较低,而进行烘干处理后,虽然总重下降,但卖价可以提高,这样里外一比,烘干处理后,每百斤可以多赚五六元。

  但是存放烘干机、粮食烘干晾晒都需要有场地,合作社的200多台机械已经将900平方米的门面房挤得只剩一条过道了,没办法,老姜只好按程序向镇里土管部门提出了申请,拟将门面房北面的荒地用起来,晾晒烘干粮食,但至今未得到回复。

  金湖县农机局的同志介绍说:“这些新情况,我们已经向上级反映过,也希望能给种粮大户更多支持,省农机局针对这些问题还开展了调查,相信很快会有好的解决办法。”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