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时间:2013-09-23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陕西佳县古枣园

  陕西佳县古枣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

  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和养分等生态功能。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佳县红枣果大、皮薄、肉厚,甘甜味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千年油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素有“活维生素丸”之美称。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什川古梨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郊外的黄河之滨,这里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000多株,面积达4000亩,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

  什川古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间,当地果农仿建水车汲黄河水灌溉田园,开始栽植梨树。

  当地人将种植梨树称为种“高田”,果农不仅要为梨树松土、施肥,早春“刮树皮”、花期“堆砂”防虫,更需要“天把式”利用云梯穿梭于半空的梨树间,给果树修枝整形、疏花疏果、竖杆吊枝、采摘果实,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与农耕文化。古梨园盛产软儿梨和冬果梨,梨果具有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药用价值极高。百年梨园翠盖参天,生机盎然,置身梨园如入“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在该系统中,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殊的农业文化。

  这里地处高寒贫瘠的生态脆弱地区,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还是长江与黄河分水岭的上游地带,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可以说,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绿洲特有的文化景观,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总长度约50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

  坎儿井系统是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吐鲁番坎儿井最多时有1237条,年流量5.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约35万亩。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